高中数学讲练结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反思
练在必需时讲在关键处
—–高中数学讲练结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反思
高中数学组长 王生
一、数学组研究课开展的基本情况(“六步骤”贯彻实施情况):
1.概括:
在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月”中,我们组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六个步骤开展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对讲练结合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了深入地研究,我们的研究点是“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
2.备课:备课是研究课的主要环节
按照学校 “重结果,更重过程” 的指导思想,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次全员参与的集体备课:
(1)第一次集体备课(12月1日):主要针对我们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点的内涵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大家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数学课的训练,重在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单纯做习题”,因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2)第二次集体备课(12月7日):邀请了杨校长和高中部杨主任、赵主任莅临指导。采用说课的形式,由研究课主讲杨文国老师作主题发言,其他老师分别就课堂设计思路及如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统一了这样的认识:每个人只谈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特色及设计意图,供做课者参考,但不要替做课老师修改教学设计。借用杨校长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要做回你自己。
(3)第三次集体备课(12月11日):针对试讲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研究对策,特邀区教研室主任(兼数学教研员)刘会金老师作专题指导,刘主任认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定位准确;讲与练的度的把握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点。他把课堂练习生动的比喻为运动量,他说只有运动量适度,才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经过几轮研讨,我们组的备课质量明显提高,杨文国老师的教案、学案、课件,三易其稿,做到了精益求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区教研室刘主任的充分肯定。其他老师每人编写了一份(电子稿)学案,在全组交流。对高中数学课学案模式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上课与评课:我们组的研究课经过了两次试讲和一次面向全校的公开教学,区教研室刘会金主任两次参加我组的听课、评课活动,雷校长、杨校长、学部3位主任及高中部几十位教师参加了我组的公开教学,特别是区教研室刘主任关于如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的两次精彩点评,更是给我们颇多启发。在我们组研究课遇到困惑时,杨校长为我们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因此我们组研究课取得的成绩,是与专家、领导的正确引导分不开的。
二、我们的收获与反思:
收获与反思(一):全员参与,注重过程,以“研究课”为载体,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了全组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正如李孝平老师在反思中所说的那样:从教多年,也参加过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但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次确实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在搞教研,没有流于形式、走过场!
通过讨论、反思,我们认识到这次教研与以往的教研有三点明显的不同:
第一,以往搞这样的活动,一般是主讲人一个人准备,其余的人当评判。而这次是大家共同准备,人人进行课堂设计,个个写学案。使集体的智慧得到发挥,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
第二,以往的研究课往往是专家先定好调,然后大家按专家的意图进行准备,而这次是先分头准备,再集体交流,试讲后请专家指导,修改后再请专家点评。每位参与的教师都能深刻地领会专家的指导意见,准确把握研究的方法与努力的方向!
第三,以往的教研与教学是不统一的,有时为了教研而教研。这次是针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如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进行专题研讨,教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强了教研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收获与反思(二):
实现了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克服了长期凭经验教学形成的不良教学习惯;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老师们在上课时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不再片面的注重教了什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会了什么,在适合上下功夫。
张笃华老师在反思中写道:
首先要给学生以信心;教师的提问、问题的设置、难易的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功’更是成功之师。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发言;教师的作用是设疑、解难,要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去说。
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兴趣有时是被逼出来的;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差,对数学有畏惧心理,因而有放弃的倾向。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该会、能会的必须让他们学会,只有会了,才能逐渐培养起兴趣。
收获与反思(三):
形成了对高中数学讲练结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一致的认识,打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
我们的共识:练在必需时 ,讲在关键处。
1、课堂教学究竟讲什么?
重点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易错点、模糊点。要讲要点,讲要害。
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一节好课应带着“问题”下课,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2、课堂教学究竟练什么?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练除进行必要的做题训练外,应重点加强思维训练、表述训练。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表述的机会。
就如何准确把握讲与练的度这个问题,万国强老师谈了这样的体会:
学生的课堂练习就象运动员的训练一样,若不出汗,则运动量不足,若汗流浃背,则运动量过大;最好是让学生做到微微有汗,这样,课堂教学的“运动量” 恰到好处。
如何做到精讲精练,付国鹏老师谈了非常好的观点:
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也不一定就是精讲
要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切实为学生减负,为教师降压,为课堂增效。
收获与反思(四):
对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有了新的诠释,初步形成了我校高中数学优质课评价的基本标准
例如:(1)一节课的教案虽然很成功,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节课若能达到设计的80%就是比较成功的。
(2)板书原则:不想保留的可以不写,重点的内容写了就不要再擦掉。
等等……
通过这次研讨,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公开教学的积极性,今年新加盟我校的程丹老师曾多次表示:期望得到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希望以后能给本人一次这种发展、锻炼的机会。
三、我们的努力方向:
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把这个研究课题继续长期进行下去,争取更显著的研究效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将研究课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