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讨课得到兄弟学校老师的赞誉
十二月二十八日下午,高中语文组罗秋菊老师在高一(4)班上了“教学研讨月”的正式研讨课《门》。杨启华副校长、李延峰副校长、蓝天中学的何卫东副校长和14位干部老师、北大附中初中组的语文同仁以及高中部的老师近六十多人参加听课。课后杨校长、李校长、蓝天中学的何校长和老师、初中部的语文老师和高中部的全体语文老师一道进行了评课。
高中语文组长刘传生主持了评课活动。他介绍了这一节课的研究点在于散文阅读的再创造。
罗秋菊老师介绍了课堂设计思路。 她说,同组的老师细致入微地研究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选题、确定研究点、备课思路、课堂时间分配等细节上,得到了教师们的指导。作为新老师,我非常珍惜这个提升自己的机遇。通过这次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尝到了 “大语文意识”下“打造生命化课堂”的乐趣;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学生原来是这样的机智,思维是这样的开阔,这印证了课堂在于老师的引导。
《门》是一篇议论散文,可挖掘的东西太多,抓住源于日常生活这一点,学生有话可说,激发了表现欲,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文本的同时也有了创造,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善于利用文本,用足文本,有创造地感悟文本,达到文化传承、智慧积淀之目的。
蓝天中学语文组组长李老师说,感谢罗老师精彩的一堂课,让我获益良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课件简明、突出,弥补了《门》课文本身说理的单调,感觉很轻巧。
2、教师语言简明,课堂上没有多余的话,每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语言很亲切,吸引了每一个学生,也吸引了每一个听课的老师。
3、激发学生创造力是这堂的亮点,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读者的再创造。这让我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再创造,普通学校的学生也能做到,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激发。激发学生大胆地说,在与同学交流中形成碰撞,在碰撞中思辨,在思辨中成长。
蓝天中学何校长说:我认为罗老师的这一堂课有六个方面是很成功的:
1、上课开始先展示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对这节课的目标和任务就心中有数了。
2、科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罗老师课件的内容很精当,绝不是课文内容的重复,板书设计合理,体现了这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上有闪光点,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法,如阅读的方法、筛选信息的方法。
4、读者有自己的创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活动很丰富,并且有收获。
5、能够走进文本又能跳出文本的框框,由门引伸到墙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6、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和本学科的特点。
此外我还想探讨一下语文教学的评价问题,我认为评价语文课有三个标准:
1、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2、语文教学的基本点: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能欣赏名段名句,能体会文中的引伸义及哲理,能和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和考试联系起来。
3、学生感悟到了什么,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观察生活,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有自己的感悟。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今天,我一一有了答案,罗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
蓝天地理组组长说,我是一个外行,但我今天的收获,主要有三点:
1、语文特色鲜明,教师语言“简明”,这本身就是语文表达的示范,课件、备课提纲简明真确,思路明晰。
2、对课标的理解上,“准、新”,“准”体现在课堂上的主角是谁的问题上,罗老师体现了主角是学生,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在学生的感悟上,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课堂的过程精细和效果明显,学习方法指导非常到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比较深刻,学生收获比较大。
初中部唐少生主任说:高中部语文组合力推开这扇门,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这一堂课理念先进,教学流程合理。简短的引入后就马上开始了目标定位,接着走入文本,品味文本,最后又跳出文本,整个过程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一样流畅。
这是2001年的高考题,由于文本语言的模糊性,这就要求在文本阅读上更深一层,文本挖掘得越深学生才会更尊重作家莫利的观点,就可以达到更完善的程度。文本的再创造,解决了这道难题。
初中语文组组长欧阳缚龙老师说:这是一堂很成功的研究课,我有四个理由这么看:
1、研究点非常明确,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2、思路非常清晰,遵循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初中部正在进行的研究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3、学生活动非常充分,教师举重若轻,引导点拨学生得法,我教过的的姚家俊同学原来在课堂上很少发言,想不到今天一节课他就有五次发言之多。
4、学生的积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积累。学生在思想上与莫利的观点形成了碰撞,也和本班其他同学的观点形成了碰撞,在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的创见,有的同学的想法还很有深度。
高中部高三语文组长王守英说,我认为罗老师的课有四个方面值得我学习:
1、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2、具有很好的语文特色,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文学素养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打造了一个生命化的课堂。学生想说,能说,还说得好,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课堂上闪着智慧的光芒,在学生发言中,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的观点,还能不失时机加以点评,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活跃了课堂气愤。
评完罗老师的课后,刘传生老师作了一个题为《全员参与,共同进步——我们求索的脚步》的发言,和蓝天中学以及初中语文组进行了一个教研组之间的经验交流活动。特别是刘老师讲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追求师生合作的完美;突破学情障碍,追求重在参与的完美;突破文本的限制,追求语文能力的完美;突破名人专家的限制,追求培养与激励年轻教师的完美”等五点突破和“将教学研究进行到底”的倡议,受到了蓝天中学领导老师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