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宜红博士应邀来我校作课程改革专题报告
2006年11月17日下午,是我校“教师发展学校”开课时间,我们有幸邀请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基础教育课程》主编付宜红博士,本次活动是我校 “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模式之——“专家引领”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由杨启华副校长主持。会上,付宜红博士作了题为《新课程改革、教材与学习质量》的报告,报告的着眼点是关注学习质量。付博士详细阐述了对新课程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基本观点: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在教材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上,付博士坚持认可叶老的名言“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认为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好操作的、典型的例子,如同“素材提供”。
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老师们较为关注的,就这个问题付博士作了较为具体的讲述。她认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特点即在于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应表现在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以及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接着,她指出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易产生的误区,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不能等同于“更换内容”或“活动内容的更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性地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决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和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
在创造性使用教材中应注意避免几种倾向:
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②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④创造性使用教材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⑤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最后,付博士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充分认识明确教学目的的重要性。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原则是创造性教材使用的基本着眼点与归宿。教师只有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专业成长。
最后,付博士结合语文课的价值追求,结合当今国际各种流行的语文阅读测试,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视野、见识、知识面,灵活的思维、运用能力、分析表达能力特别是思考、判断能力成为语文考试的重点。切不可因大量时间的听写、默写、做卷子而使学生失去了读书、思考、与人交流的时间或机会。语文课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能运用语言工具在社会上健康生活的人。这才是时代呼唤的能力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