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校校长对话:参与国际校际交流 共享时代教育智慧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校长雷丽霞在《中外名校校长对话:参与国际校际交流 共享时代教育智慧》一文中,与美国教育部“蓝丝带学校”称号——美国独立日学校(IDS)佛州坦帕城市Corbett校区校长翟斯·布瑞克·史沃兹曼博士(Dr. Joyce Burick Swarzman),就学校教育信息化、民办学校办学以及国际化办学等问题作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该文章发表在中央级信息技术教研刊物《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6年第6期上。
该文章发表后,受到国际校际联盟(ISC)组织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标志着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国际化全球教育合作的发展阶段,学校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名校品牌特征日渐凸现,学生健康成长并努力成为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人。
附全文如下:
参与国际校际交流 共享时代教育智慧
特约通讯员 吴秉健钟和军
信息技术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2006 No.6 P.23-2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曾任北京市第一八一中学校长,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惠普优秀管理奖获得者,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广州市海珠区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政府指令性课题《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核心组成员。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诸多领域硕果累累,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市级、区级科研课题,主编出版了《积累与创新》、《指导孩子学会创新》等多本著作,撰写的多篇论文及对办学的思考文章,在国家及市区获奖,并在各级刊物发表。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称她是“创造奇迹的校长”,学生称她为“走进学生心灵的校长”。
史沃兹曼校长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获得心理咨询、课程管理专业的硕士和教师教育专业的博士。曾任佛州阳光海岸教师培训项目(SCATT)的主任和南佛州大学的教育学院临床诊断式教育副主任。在教学的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示范性的教学模式,是南佛州大学(USF)获得杰出教学奖的六位教授之一。在美国教育界她被认为是赋有灵感引领、教学生动活泼、具有启迪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技能和更新教育观念成为终身学习并能接受挑战者的人。
史沃兹曼:新世纪初,我来到坦帕独立日学校担任校长。学校致力于学习型的社群建设。我们适度的班额能使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研究和交流,了解我们所树立的榜样,学会合作的能力。学校创设的环境让学生成长、成才。到2004年,学校被美国教育部授予“蓝丝带学校”称号。
近年,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加入了国际校际联盟(ISC)组织,并于今年4月随该组织访问中国,参加了由桑新民教授主持的“培养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智慧研讨会”,走访了中国南京和北京等地的一些中小学,这些学校的现代化程度出乎我们的预料,城市的学校都配有校园网而且都联通互联网。我想了解你们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在现代化的环境中创办名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是什么?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如何实施?
雷丽霞: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服务,为社会、家庭和孩子提供优质的服务。我校提出要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而且要为孩子的最优发展服务。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关注人的发展,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我校构建“德育为主,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础,高素质为目标”的育人格局,实现重知识、能力、个性发展。为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培养他们积极进取成为未来社会竞争中具备一定实力能接受未来挑战获得成功的人。这些是我们学校对社会、家庭和孩子所作出的承诺。我们确立了“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孩子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发扬北大精神,续写附中辉煌,争创立足广州、跻身全国、面向世界的名校发展目标;确立了“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育人目标。创办“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学校特色。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而教学管理是利用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工程用心建设,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建设、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常规建设当中,更是深入应用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史沃兹曼:从学校的硬件建设到设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校长和教师们有很好的资源策略,这方面你们学校是如何做的呢?你们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将技术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办学竞争的诸多因素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雷丽霞:我校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网络技术先进,建成了由光纤互联网、卫星网、电话呼叫网、手机无线网组成的、国内领先的“四网合一”校园网络应用。学校现代化教育氛围浓厚,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见识面广,综合能力强,获得了全面的健康成长。教师们积极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网上教研、叙事研究等教改活动,通过建立学科网站、班级网站带领学生合理有效地进行学习和交往,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课后辅导、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等服务,开展家校联系。技术用于教育教学,促进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师生主体性的创造力和潜能得到了激发,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技术应用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鲜明学校特色的形成、优质的全方位服务、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学校品牌的精心打造五个方面最能发挥优势,并不断积累和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使团队精神逐步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史沃兹曼:中国的民办学校办学比较艰难,要和公立学校的竞争想必面对有许多的挑战。你是怎样应对挑战将学校带入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的呢?
雷丽霞:民办学校的巨大压力,首先就是生存问题。要让一所崭新的学校在广州这样一个大都市里生根发展,当然要做成名牌。“以规模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适度的学校办学规模以及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准则。这需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真实的实践行动,并落实到学生的真实发展上来。学校走优势整合之路,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结合,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将南北文化以及中西方教育结合,并在多方融合中发展优质的民办教育。学校践行“以资源赢得资源;以质量赢得市场”的办学策略,树立“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前提的理念,以教师发展为主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无论是薄弱学校、还是重点名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永远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关注教师的发展,就是为了服务于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史沃兹曼: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如何开展好教师的继续教育项目从而开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潜能?你们是如何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呢?
雷丽霞:我校师资队伍是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带着原有经验,带着教育资源,带着科研课题,带着教育激情来到学校。学校采取理念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学校整体培训与部门培训相结合、专家报告与教师研讨相结合、信息交流与引发思考相结合、形成部门工作思路与制定个人、集体的阶段发展目标相结合的校本培训。完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基地”作用,实现了教师个人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我校,人人都有工作电脑、电子邮局、MSN通讯工具,网络交流通讯是教职工每天必用的工具,成为了重要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学校建立了教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智能组卷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备课系统在逐步建设。教师技术培训也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即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也成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动力。教师们每学期都把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发到网上交流,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从事数字化校本教育资源的研发工作。教学管理人员也充分利用技术进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评价管理、学籍管理、考务及成绩管理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中锻炼了管理队伍。
雷丽霞:我认为一所现代化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着重以下方面技术的真实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培养并建设优秀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优化并改进各项业务的管理质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方面起步较早,你们学校是如何挖掘教师潜能,推动教师发展的?
史沃兹曼:我们学校因教师的敬业、学生测试成绩优异、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来访者持续增多。要求观摩我们高素质教师教学的人数也在持续增加,当教师素质受到关注时,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就产生了。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学校突出教师专业发展核心课程的技术要求。全体教师一道致力于创办一所高素质的学校,全体教师都是明星级教师,所有的孩子都是学有所成的。
我们制定了一个宏伟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该目标是基于教师专业核心课程的技术方案,三部分系统内容构成:首先是集中研究一个有关教师如何能唤起学生进行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懂得如何学会教。我们确立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目标,考查有关教师对有效向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研究能力。我们研究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包括自我激励和互相激励。其次,我们要研究自己在教什么样的课程,要策划出能超越佛州乃至全美的教育基准。最后,我们集中研究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进行一种基于大脑研究的教育,它包括评判性和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探索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最有效方法。我们独立日学校无论教师是作为学习者个人还是学校的一个整体,我们的目标是总结过去着眼于未来并充分发挥大家的全部潜能。
史沃兹曼:在“培养全球化教育智慧研讨会”上,我了解到许多的中国校长有加入国际校际联盟(ISC)组织的兴趣。2007年,国际校际联盟(ISC)的全球峰会将在中国南京举行?你们学校是否有兴趣愿意加入该组织成为我们其中的成员之一呢?
雷丽霞:我们很乐意得到这样的信息,期望并乐意加入ISC组织。希望在这样的国际性项目合作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启发和帮助,使我们都获得更宽阔的共同发展。我们也认识到,现代的学校应是现代化的,需要信息技术来提升品质、连结世界。我们的课程应放眼世界,教学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师资队伍建设体现国际化水准。学校常年聘请外教来校讲学,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赴美、加、澳、英等国游学,与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建立友谊校合作办学,开设欧美风情、国际理解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国际交往和沟通意识,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史沃兹曼:我们学校的创办者玛丽琳·盖特琳和贝蒂·安德森在32年前就将他们的资金投入到了他们的办学梦想中。13年前学校的校董会成员投资兴建的新校区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现在轮到我们付出努力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站在了曾为学校的发展而披荆斩棘的“巨人”肩膀上了。将来也会有一天,当其他人站在了我们肩膀上的时候,他们将会对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他们的未来做出过贡献而充满感激之情。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