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领导考察我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情况
2006年5月16日下午,广州市教育局电教馆,海珠区教育局电教站、信息中心等领导一行10多人,到我校考察了解“第三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建情况。
(一)网络课
我校初中部两位老师展示了两节精彩的网络课:金俐老师初一(5)班的《Mother’ day》网络阅读课、张娜老师初二(5)班的《第11课民族团结》网络课。准确的目标定位,扎实的课堂教学,恰当的技术运用,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落实,以及宽阔到位的教学视野,特别是师生良好的课堂表现,给领导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两节网络课都体现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重点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课后,听课领导认为,原本词汇量并不丰富的初一年级学生却拥有了较强的英文阅读水平,发展劲头良好;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网络教学有特色,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参观考察
听课之后,领导们参观了学校的中小学舞蹈室、数码钢琴室、美术音乐功能室、能容纳400多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在信息中心,领导们还参观了校园网络控制中心,“努力打造中国基础教育应用典范”的示意图,受到领导们倍加赞赏。
随后参观了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在电子阅览室领导们浏览了学校校园网站、学科网站、班级网站、教师协作叙事博客网、教师发展学校论坛、网上教育频道、网络学习平台、校本教育资源库等网站平台的应用情况。
学校校园网站丰富深入的应用,领导们十分欣赏并高度评价。
(三)学校汇报
在会议室,主管副校长李延峰代表学校介绍了教育技术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约14分钟的视频录像片,从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网络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师生数字生活、科研课题、教育技术实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介绍。李校长对学校“分层分类分阶段”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科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情况、“2006年网上寒假作业”活动进行了作重点介绍。
中学部成慧民老师介绍了我校“Z+Z全国实验校”的实验情况,通过学生Z+Z作品的动态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学生利用Z+Z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以及他们享受学习的那种愉悦和快乐。
小学马晓虹老师讲述的是她们班“电脑高手”成长的故事,那些曾经迷恋网络的孩子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曾经自暴自弃的孩子如今懂得上进了,这些“电脑高手”的成长带动了全班的优秀,学校的扬长教育使优生更优,差生转优。
小学江红梅老师的“网上作文让学习如此快乐”,讲述了她如何带领三年级班上一个个孩子从蹒跚学写日记到如今个个都能写出千字文、创作小说的“写作高手”,同时也感言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给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带来了很大帮助和得益。孩子们风趣幽默的作文,让来宾们在开怀大笑之余,也为孩子们高水平的写作表达能力深深感动。
(四)深入交流
雷丽霞校长汇报时说,学校以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学校通过搭建网站平台以及推广应用,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提出了“六有”(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三好”(干得好、写得好、讲得好)的教师培养模式,其中“六有”是教师培养目标,“三好”是教师培养途径。“干得好”,使教师可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写得好”,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和提炼成果,成长为研究型教师;而“讲得好”最能促进教师思考,通过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使教师发展更快速。
借助网站平台,学校老师发表了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思考,交流了自己的计划和总结,学校在网上组织开展了“教师重读教育经典名著活动”,组建了“全国最大最好的”教师报告团,这些都成为了学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雷校长还说,学校坚持“名校发展观”,在培养和造就越来越多名师和名生的同时,产生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校老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用心实践,解决了学生发展中的一些教育难题和疑难杂症,譬如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借助平台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获得了不断的进步。我校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初中学生懂得勤奋学习,高中学生刻苦地学习。
雷校长认为,作为名校,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回归教育本质——培养人,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专业”。
教科研中心主任钟和军简略谈了自己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刻感受,归纳有三:一是全员参与,全程引领。学校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即培训,在实践中校长教育理念的引领落实以及技术和科研的专业服务,帮助教师做到了“更新观念,转化实践”,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科学规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群体科研,扎实应用。学校全体教职工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科研课题规范实施带动了学校信息化整体建设,推进了教育技术在学校办公管理、教育教学等诸方面的真实应用,做到了变技术应用的过程为师资培养和学习方式改变的过程。三是系统建设,高效发展。学校借助各种网站平台的深入应用,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开展,变专项建设为全方位的整合实施,用技术信息化推动了教育现代化。
他认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旦拥有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应用实力,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成果、以及更上位的实践研究就会有更多实现的机会;同时在强化落实“应用”的基础上,学校将围绕“网络学习”以及“网络交往”两大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技术实验工作。
(五)领导评价
海珠区教育局电教站站长何松森说,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校长教育理念新,教育思想先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及上级政策贯彻落实好;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学校注重培养教师,教师信息素养高;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使用效果好;学校重视科研课题研究,承担省级以上立项课题多项,科研成果优秀;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经验对本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此,海珠区教育局电教站同意并推荐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申报“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广州市教育局电教馆张嘉志馆长结合自己多次到学校参观考察,以及本次深入听课并听取领导老师的汇报,她评价说:
(1)校长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先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定位准。学校提出的“努力打造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范”建设目标,定位在“应用”之上,定位准确,体现了“应用引领创新”的实践精神和发展方向。学校从校长到一线教师都对教育信息化倾注了极大热情,实实在在地参与,扎扎实实地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影响并带动其他同类学校的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
(2)教师敬业精神强,深受启发。多次到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每次接触这里的老师们,每次他们的发言都有新意,听后都有启发。老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当中,具有突出的自主开发能力。老师们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研发了大量针对性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这更加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老师们教研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出色,尤其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敬佩不已。
(3)师生信息素养高,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强。从学校和老师的介绍当中,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竟如此之高,不是亲眼所见不敢相信,他们不仅能写长篇文章,还能创作小说,这不仅仅是一两个学生,而是一群了不起的学生!这说明学校教育思想、发展路子是对的、正确的,正如雷校长所说的那样——要回归教育本质,教育要培养人。
(4)教师校本培训丰富到位、新颖有效。学校教师培训过程精细,帮助教师更加快速地发展,为学校教育技术的扎实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有更强的发展后劲。这说明了教师校本培训到位,有效果。
张馆长还认为,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首届初中毕业生60%升入省一级高中,一所起步不久的新学校能有如此优异成绩,实在了不起!作为民办学校,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管理规范有序,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先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学校亮点。三年来的实践研究表明,学校全方位推进教育技术应用,并没有影响到教学,反而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关键在于全员参与,重在真实应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努力打造应用典范,为民办学校树立了典型,也能够给全市所有学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她建议,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要把自己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与全市共享,同时在学校不断发展当中继续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把更多宝贵的经验传输给其他学校,使更多学校从中受益。她表示,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已经完全具备“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评审条件,广州市电教馆将向上级部门全力推荐。
与会领导都认为,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丰富、全面,资源整合程度高,应用效果好,扎实实在,成效明显,能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17:00左右,市区领导结束了本次考察活动,离开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