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丽霞校长荣登国家级杂志“封面人物”
日前,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雷丽霞校长荣登《中小学管理》杂志2006年第5期封面人物。《中小学管理》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市优秀出版物、中国期刊方阵期刊,该杂志封面人物必须曾经获得省市级以上优秀荣誉称号。
雷丽霞校长《中小学管理》杂志2006年第5期封面人物
雷校长此次登上国家级权威杂志的封面人物,是继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北京市惠普优秀管理奖获得者,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之后,校长本人再次获得的一次殊荣,同样也是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高起点办学、高速度发展的高成果体现。
特邀记者的“封面人物”文章介绍了雷丽霞校长从北京南下广州,创办和建设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心路历程。一所创办近四年的新学校,正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学校、品牌学校。
附杂志文章:
北京,她来了!因为你能满足她金色的教育之梦。当她毅然担负起一所基础薄弱学校校长的担子时,面对种种难题,她义无反顾。
北京,她赢了!你成全了她的事业追求。面对全国教育的同行,她送去了拼搏10年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北京,她走了!当鲜花与掌声向她拥来时,她内心的炽热和向往却依然附着在那不懈的追求和前行的脚步上——
不懈追求的脚步
——记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校长雷丽霞
特邀记者 礁石
辉煌时选择南下羊城
2002年9月1日,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美丽而大气的操场上,正隆重地举行开学典礼。她,从北京走来的雷丽霞校长正在做着热情洋溢的致辞。
她的致词让每一个仰头凝视的学子心潮澎湃。而这一天,对于雷丽霞的教育人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此前,她和她的教师团队,在京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可是,当荣誉和鲜花就摆在她面前的时候,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辉煌的她,却为昨天的辉煌划上了一个句号——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很多人困惑和不解。“我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为什么放弃了北京?答案就是,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机会,我不想放弃!”用自己半生的教育积累,再创办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为了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执著的理由,她毅然接受了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的聘请,出任这所国有民办学校的校长。其时,她已经47岁。
雷校长到达广州时,正值南国的酷暑,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份从公办校长转变为民办校长所必然承受的沉甸甸的压力。不过,任校长10年,曾经引领薄弱学校走向辉煌的经历,使雷校长她学会了静心,学会了等待,学会了面对现实,学会了平静之中抓机遇,学会了在理智工作中求发展。
常言道:不是真龙不过江!站在珠江之畔,面对这条从未走过的新路,雷校长胸中涌动的更多还是一份豪情。此次南下,她有备而来。因为她坚信:民办教育是一条充满希望之路,优势整合之路;她更坚信:追求教育的真谛、用心做教育,就没有失败的理由!
教育即服务
第一批走进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老师们,都不会忘记雷校长在学校第一次开学典礼上的三鞠躬:她代表家长把每一位孩子托付给老师们,使每一位家长感受到了校长和他们在一起的真诚,更让每一位教师心中拥有了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同时印入教师脑海的还有雷校长凝重的宣告:“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发扬北大附中的办学特色,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引进企业管理机制,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创建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有特色的国有民办学校,争创广州一流,全国一流!”
民办学校的巨大压力,首先就是生存问题。要让一所崭新的学校在广州这样一个大都市里生根发展,当然要做成名牌。但是,提出这样的高标准,一部分出于对“优者生存”客观规律的认识,更多的还来源于她心中执着的教育家情怀:“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今后一定要关注市场。关注市场并不是关注赚多少钱,而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办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要为社会、家长、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从北京到广州,雷校长将自己从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变成了一个积极开拓的经营者和真诚勤奋的服务者。
从“教师第一”做起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校的教师是从全国5000余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带着创业的激情、带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来。提起雷校长带领他们用心做教育,他们体会最深的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道理。他们说:“比起公办学校,很多民办学校只重视学生而不在乎老师。他们认为学生是上帝,教师不过是随时都可以招聘的过客。而在这里,我们却感受到大家是开拓事业的战友情义,我们找到了尊严和挑战人生的价值。”
雷校长明确提出“教师第一”的思想,这在民办教育中是不多见的。她的思想富有远见,她的语言简洁温暖:学校既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也要对教师的发展负责,让教师的实力得到最大的提升”,对学生和教师都应该给予重视。“教师、课程、评价这三个方面比较,教师是第一位的;在校长、教师比较中,教师是第一位的。”“民办名校的管理实践,使我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多年来教师教育模式的优势与弊端。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无论是薄弱学校、还是重点名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永远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关注教师的发展,就是为了服务于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对三者的辨证关系,雷校长认识得很清楚。
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教师节,你会看到这样的仪式:学生排队将手中红色的康乃馨送给他们尊敬的老师,每一位教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师生互相握手致意。这时候,学生发现先前在讲台上的威严冷静的老师居然流泪了。有的同学写下这样的日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我付出一点点,老师就会这么开心,他们真的是世间最可爱的人。我真懊悔以前对时间的不珍惜,以后一定要用成绩来回报他们。”这种尊师重道的教育,使教师得到了职业的自豪感,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如何实现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我觉得首先得引领教师,从知识育人转向文化育人。要带好这样的教师队伍,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为了整合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活动:以新学期的理念培训与过程中岗位工作实践培训相结合,保证教育思想的转变落到实处;以专题化的专家报告与有针对性的教师研讨相结合,保证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吃透用活;以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自下而上地引发教师思考相结合,实现学校和谐的人文精神的统一;以制定部门工作思路与制定个人、集体阶段发展目标相结合,推动全校工作一盘棋。这样,在雷校长的“超越自我、立足发展”的管理思路引领下,每位教师都积极进取、创意性地开展工作。
雷校长坚信校长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对自己的团队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有价值的服务。她提出了“六有”(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三好”(干得好、写得好、说得好)的教师的培养目标,还积极实践“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当教师有好的创意时,雷校长用“想、能、会”激励他们追求卓越;当教师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布到网上,雷校长总是热情洋溢地给以回复;当教师遇到困难时,雷校长帮他们寻思路、找方法。在校园里,人们总能看到她和教师促膝谈心的身影。教师在工作中取得每一个小小的成绩,都令她感动不已。学校教师报告团多次给省市区领导、同行、家长作报告,那时,笑得了开心的就是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得到的是成长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有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团队,雷校长不再孤独。因为站在她背后的,是一支经过锻炼与整合了教师团队。她说:“有一个具备了研究与思考品质的教师群体,一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的春天就不会太遥远。”
激励学生成长
校长的成功源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源于学生的成功,学生的成功源于教育的成功,这是雷校长发自内心的感慨。
谈起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学生,雷校长充满感情。在她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的是初一学生的素描作品。每当劳累之际,她抬起头来便能从中获得缓解。她把“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当做自己的使命和追求。
初到广州时,无数个问题缠绕着她头脑,但她最重视的还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她不只一次地对自己说:47岁的她再创业,本身就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而个人的失败比起影响孩子的成长来说,更微不足道!
雷校长心里很清楚,第一批将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是带着对她的信任而来的,她不能辜负。当初接下校长职位时,在薄弱校做了10年校长的经历的她,多少有些红缨在手的感觉。当时,她还曾豪情地套用《红灯记》里李玉和的道白:“有这一杯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但是,当真正面对现实时,与北京的困难相比,雷校长马上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在北京时,有国有体制的庇护,工作做不好,可以慢慢地打磨,只要学校呈上升的态势,你就可以是优秀的;而对于务实的广州家长来讲,教育就是投资,他们要看质量,要看花的钱值不值。
于是,雷校长在头脑中又添了一条工作原则:没有解释,只有埋头工作;不用修饰,只有展示真实的学生发展成果。她提出,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孩子成为在未来社会竞争中有实力获得成功的人。她认真分析了未来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趋势,并瞄准这些能力需求去着力培养人。这种求真务实,稳健高效的工作作风,正是雷校长融入广州本土文化的直接表现。雷校长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迅速地在实践中,尝试将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结合,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将南北文化以及中西方教育结合,并在多方融合中发展优质的民办教育。
教师批改作文时,看到学生进步非常大就情不自禁拿起电话给家长报喜,习惯了听老师告状的家长听到这报喜的电话时,忍不住流出了激动的眼泪;母亲节,孩子在班主任展开“报答三春晖”主题班会后,回家叠了一盒幸运星,悄悄地别在妈妈卧室的床头;在运动会赛场上,烈日当空,昔日娇气十足的小公主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等到同学们围过去庆贺时,才发现她跑步时膝盖摔破还沁着血;“男孩儿日”的形象大使评选、“男儿当自强”的男子汉宣言,以及由女孩子主持的“男孩子我想对你说”等系列活动,让许多“小伙子”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使命;北大校友的系列交流“在北大的日子里”,让孩子们感悟北大精神;学校增设的书法课、阅读课、新闻课和由学生轮流主持的“疯狂一刻”每日英语操练,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就这样,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思考的结合中,在南北文化的撞击中,孩子们诠释着五彩斑斓的青春。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就是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进行设计,而让设计走到学生的心里、不被学生拒绝的教育,才能是打动孩子心灵的教育。一位学习不好的孩子喜欢体育明星,在他过生日时,收到了来自班主任的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厚厚的相册,乔丹的身子、姚明的身子和他自己的头像,用电脑组合而成的照片一张又一张,每一张他都在中间。孩子激动地哭了,他抱着这些照片,说要把这份礼物保存到老!一向捣乱连家长自己都失去信心的孩子,在元旦晚会上做了主持人。他讲解准确,声情并茂,那份聪明自信与积极向上的朝气让亲生父母都不敢相认;孩子们的作品醒目地挂在学校的走廊里;家长会上,昔日刁蛮任性的女儿为自己过去的年少无知道歉;那个往日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了班级网站的管理员,而且成了同学们推崇备至的“电脑高手”、品学兼优的班干部……几个月下来,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北大附中变了:他们昂扬自信、青春活泼、积极向上、懂事有礼……
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们,忍不住提起笔来,和着自己的热泪,为雷校长、为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写了一封封感情真挚的感谢信: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用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这一句诗对同学们说:热爱你们的母校吧,因为是她给予你们成长的环境;尊敬你们的老师吧,因为是他们给予你们丰富的知识……”这篇《感恩的心》,出自一位高中女生的母亲。当她在家长会上深情地宣读这封信时,学生的心震颤了,教师的心也震颤了。学生、家长、老师、校长心灵上的沟通,瞬间都在模糊的目光中达成。教室里,良久无声。
打动心灵的教育换回的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2005年中考,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第一批初中毕业生走向考场。他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60%的同学达到了省一级以上学校的录取分数段,仅广州市省重点广东省实验中学就录取了13名同学,几乎全体初三同学都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面对实实在在的办学成绩,雷校长的心中感慨万千:投身教育事业这么多年,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广州,无论遇到了多少困难,她都在坚持着。在南国短短的3年间,雷校长先后获得了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广州市海珠区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这是当地教育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她的努力和贡献最真实的褒奖。她一而再地挑战自己难道仅仅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吗?难道仅仅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飞跃吗?还是上面那封家长信里提到的艾青诗句,最能表达她的心声——
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