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
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分保护,导致他们从小丧失独立自理能力,事事由父母操纵,样样由家长裁定,孩子自由牟余地非常小。这种家教方式扭曲了孩子的性格,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生活、学习能力,影响孩子健康发展。
事实上,孩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平等和自由。但是,孩子的心理窨却越来越小, 一位中学生不无忧伤地说:“同物质条件的优越相比,我们期待的心理空间却显得十分狭小。除了读书,我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娱乐,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秘密,不能选择未来……”
进入青少年期,孩子对成人的闭锁性,对同龄伙伴的亲近与开放性,以及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朦胧向往,具有典型的年龄特征。这些在躯体上已基本发育成熟的“小大人”,更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渴望摆脱父母的约束与羁绊。 所以,现代父母千万不要轻易“侵犯”孩子的心理空间,要学会尊重孩子,要留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块“领地”不在乎大小,而在乎其性质。
尊重和培育孩子的独立性,对我们现代父母来说有一个更新观念的问题。我们习惯于保护孩子,深怕他饿了、冻了、病了、累了、受欺负了等等,尽量事事代理,却没有想到这种“好心”埋藏着剥夺孩子自主生存、发展权利的祸根。我们总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独立的,却没有想到人生中独立性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容易培育,终生受益;耽误时间重新培养很困难,甚至贻害终生。
实践证明,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是理解孩子,把他们当作家庭普通一员对待,既不特殊,也不忽视。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他们自己去干,使他们的想象、创新、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一时做错了,也不要横加指责,而应晓之以理,使其懂得什么是正确、能做的,什么是错误、不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孩子的选择体现了孩子自己的爱好与内心的需要,是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支配自己的行为,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还可以有效培养现在孩子普遍缺少的“自强不息,战胜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