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来北大附中学习
还记得来咱们学校的第三天,我和所有的新老师一样,参加了学校大型的聚餐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卧虎藏龙,什么叫人才荟萃。接下来的日子我的这种感受在与日俱增。
最先接触到的是办公室的各位能工巧匠、才子佳丽:憨厚的王生老师,平日不爱多讲话,除了是一位顶级的数学教师之外,原来在电脑使用和维修上还有很深的造诣,设计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美仑美奂,是我办公室之能工巧匠;阳光干练的贾佳辰老师思维新颖,创意之举颇多,且精力充沛、文采飞扬,大型活动中多有其佳作,故而乃我办公室之得力干将;诙谐幽默的刘少武老师,不仅将瓶瓶罐罐的化学试剂玩于股掌,而且足智多谋,举重若轻,学生甚为爱戴,所带班级向着学习化班集体迈进,乃我办公室之智多星;漂亮大方的谭老师,秀外慧中,多才多艺,联欢会上、音乐课常见其翩翩身姿,常闻其银铃天籁,乃我办公室之邻家小妹。此外,老成持重的黎老师、温婉恬静的樊老师、血气方刚的冯老师都有常人所不及之德才。身处如此群贤毕至之地,我在感受到很大压力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未曾涉猎的知识,是他们将我领上了新的人生旅途。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的这种感受越发强烈。随着公开课的逐渐铺开,我看到课堂上更是能人辈出、才俊云集。汇报课上,邰鲁寅老师声情并茂的“一国两制”将大家带入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宏伟蓝图之中,政治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张娜老师娓娓道来的叙事与热烈的课堂气氛,将“戊戌维新”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徐雁老师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让学生和老师对当前的消费形势有了极为切身的感受与理解。如此之精品课程不一而足,比比皆是。
北大附中不仅吸引人才,还为培养人才创造了条件。完善的校园网络、完备的教学设备、充足的教研材料、完善的管理措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幽雅的校园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处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文关怀。都为老师在这里尽快成才,尽早成才准备了条件。
我从北方的教学阵地来到这块教学与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面对这些活力四射的教师,我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充满了动力。北方的教学模式是大气中的恢宏,而羊城则启发中的细腻。可以说我的优势就在于多年教学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学科功底,课堂讲授上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语言洗练干脆,声音激昂有力,课堂上我永远是激情饱满,气势旺盛,神采飞扬,这是我最大的特色。但这并不是终点,我还需要吸纳和进步,北大附中为我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契机。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我在教学上开始形成新的风格。传统讲授教学法沿袭多年自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分在里面,尤其是面对中国的高考模式,它更有其不可替代的地方。同时,我在这里开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一教学方法,我发现了这一方法的闪光之处,也看到了这一方法的不足之处。对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还是一个新手,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这一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增加知识的接受性与生成性上将会贡献越来越大。如何把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精华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有很多想说的话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我来讲,北大附中的学习之路正长,我将不会错过这一重要的成才之旅。
(链接:赵莉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