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理科综合组第一轮研究课总结
理科综合组的第一轮研究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新加盟老师的汇报课,共有林玲、付恒栋、胡利华、张景宇四位老师上了汇报课,其中张景宇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师生关系的融洽、知识点的准确到位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玲老师实验的精心准备、胡利华老师多媒体的恰当使用、付恒栋老师课堂的容量和难度都引起了听课老师们的深入思考。
第二阶段是老教师的研究课,共有万里霜、熊中宏、史桂娟、温华、安金河、武福燕、黄海琳、刘少武、杨新文、朱俊元十位老师上了研究课。其中万里霜老师课堂的规范严谨、熊中宏老师幽默的举例、史桂娟老师课堂的把握、温华老师课堂的自然流畅、安金河课堂内容的实实在在、武福燕老师对学生的调动、黄海琳老师的个案分析、刘少武老师的知识点的总结、杨新文老师对学案的探究使用、朱俊元老师对课堂和实验的精心设计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全组教师进行了热烈的、实事求是的评课。大家一致觉得这次研究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师研究深入、收获大、效果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
研究课的收获:
1、参与面广,全组所有教师都上了研究课或汇报课。
2、产生了一批好课,大家对优质课的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课后评课使得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4、学案的使用对学生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5、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
6、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研究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听课的人数不够多,由于我们组跨学科、跨年纪比较多,课很难调开,所以有时候听课人数不是很多,影响了研究课的研究效果。
2、对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理解得还不够深,教师满堂灌的情形还比较多。
3、所有组的研究课都集中到一起,老师们期盼专家指导的愿望没能实现,因为专家分不开身,不能所有的课都听,所以指导效果没出来。
经评议初步决定,以下六位教师代表理科综合组参加学校的评优课大赛。物理:万里霜、朱俊元、张景宇;化学:付恒栋、熊中宏;生物:黄海琳。
附:理科综合组第一轮研究课安排表 2005.9
授课教师 | 授课班级 | 授课日期 | 课节 | 授课内容 | 精彩之处 |
林玲 | 初二、5班 | 9月20日 星期二 | 第7节 | 光的传播 | 激发学生兴趣 |
付恒栋 | 高一、4班 | 9月21日星期三 | 第1节 | 物质的量浓度 | 高中化学难点的突破 |
胡利华 | 初三、4班 | 9月21日星期三 | 第5节 | 分子和原子 | 抽象的微观世界 |
张景宇 | 初二、4班 | 9月21日星期三 | 第6节 | 光的反射 | 恰当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
万里霜 | 高二(2)班 | 10月12日星期三 | 第一节 | 电场中两个典型问题 | 难点突破 |
熊中宏 | 初三(1)班 | 10月13日星期四 | 第一节 | 化学式与化合价 | 规范 |
史桂娟 | 高二(4)班 | 10月13日星期四 | 第四节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运输方式 |
温华 | 初三(8)班 | 10月14日星期五 | 第二节 | 二、离子的形成 | 1、阴、阳离子的形成过程 |
安金河 | 初三(8)班 | 10月14日星期五 | 第三节 | 压强 | 压强概念 |
武福燕 | 初一(1)班(地点生物实验室) | 10月18日星期二 | 第三节 | 显微镜的使用 | 实验 |
黄海琳 | 初二(4)班 | 10月18日星期二 | 第六节 |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角色模拟的课堂 |
刘少武 | 高二(4)班 | 10月19日星期三 | 第三节 | 第一节 脂肪烃 | 难点突破 |
杨新文 | 高一(3)班 | 10月19日星期三 | 第五节 |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 图形和公式 |
朱俊元 | 初三(1)班 | 10月19日星期三 | 第八节 |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实验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