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教研组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总结
赤诚黄绿青蓝紫,魅力文综你我他
——文综教研组研究课、新教师汇报课总结
——每一次成功都令人如此骄傲,
——每一次失败都会引来真理的微笑,
——每一次勇敢的尝试都是新感觉,
——每一次收获之丰厚总是出乎意料。
学校新教师汇报课、组内研究课等校本教研活动,为我们展示风采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综教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公开课研究,课堂教学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又不断提高了质量。回想一个月来老师们的辛苦行程,有许多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有序,要求明确,确保公开课质量。
1、9月14日前,文综组在网上发布了老师们的作课安排和听课、评课等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公开课顺利开展。
2、这轮公开课分为三个阶段:地理视野、政治风云、历史长河,这有利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取长补短,交流思想。
二、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公开课的教研活动。
1、作课内容和课型要交流审定。
所有作课教师必须有详细教案,教案包括教师设计和学习预案。该教案须由备课组或“一帮一”结对子的教师共同审定通过。学期初,我们按照教科研中心安排,落实“一帮一”的教师合作拍档,明确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共同精彩。
2、课下的集体评议和网上的及时评课相结合。
我们重视课前的准备,同样也重视课后的评议。在“教师发展学校论坛”上,每位教师都先要对自己的课作出自评,其他听课教师一一作出回应,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同思想的碰撞让我们都得到了启发。课后,作课教师主动向听课老师追问听课的感受,在我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老教师倾情奉献,新教师积极参与。
张戈老师提出学案,新老师反映受益非浅;徐雁老师将问卷调查引入课堂,让老教师耳目一新。这些不同的授课风格,使得我们本轮公开课大放异彩。新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也给我组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教学思考深入,收获丰硕成果。
1、明确研究点,上好公开课。本轮公开课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课例,见解独到,设计新颖,效果良好。
(1)学案研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成效明显。
张老师课堂的最大亮点,是将学案引入了课堂。通过学案,老师把复杂问题变简单,讲解深入浅出地讲解;通过学案,学生把简单问题丰富起来,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应用。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地理很“容易”、很“过瘾”。这种将学案引入课堂的思考,很有研究意义。
(2)问卷调查与教材重点的有机结合。
徐雁老师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中,问卷调查的引入,把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课程标准进行有效、有序的融合。课堂上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用调查的事实说话。这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课堂,而又从课堂走向思想、知识和文化品味。这恰恰是课堂努力追求的目标。
(3)课堂问题和学习进程的有效融合。
张娜老师的《戊戌变法》一课,问题的导引环环相扣,让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做到了课堂上“有问题,有所为,有成效”。老师不仅带着知识来教学生,更是用智慧来引导学生。
(4)将班情视为学情的构成研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浏览到自己的班级网站,更直接更深切地体会到大众媒体的优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次将班情视为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轮公开课探讨的新问题,作为研究点,老师们都对此表示了肯定。
2、多种教学方式的引入,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
教师对课堂的用心经营与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成长。由此文综组达成了一个共识:一堂优秀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快乐的体验,学生是快乐的,教师也是快乐的。
邰鲁寅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精彩的发言让老师们都忍俊不住,他们将智慧融入了课堂,无疑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赵莉老师的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短短四十分钟,能把这么长的一段历史讲清楚,思路又如此清晰,非常难能可贵。这堂课背后,赵老师投入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和付出,为此我们有幸欣赏到了她精彩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无疑应该是我们的典范。
感谢戴江峰老师为我们铺开的历史画卷《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让我们一路阅读春秋,感慨万千。东周列国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奏响了金戈铁马,这些故事教活了我们的历史。铃声响时,我们已经跨越了千年,但支撑着我们的是戴老师那份从容与笃定。
张娜老师说:“要想在上课的时候找到快乐的感觉,一定要和学生多交流”,引人深思。
钟主任在参与我们文综研究课讨论时说:“课堂教学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真实需要当中,内心的自动激发远比更多的外力牵动更加具有震撼力。”
高二(1)班班主任王守英老师留言:“以有趣的故事融入课堂,对知识体系的组织梳理,都是显现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架构,以及对学生情况的把握,这是教师的功夫所在。”
这些都让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课堂要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为前提,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领悟并发现自己做教师的价值所在。
3、教师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运用。
针对中考、高考,初三、高二年级将考点引入课堂,引发了课程标准与教学方式的关系、课堂生动讲解与明确考试大纲关系的大讨论,该讨论思考深入,有利于今后教学的展开。
冯老师在教学设计当中非常重视课标内容标准的分析以及思考,接下来的所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第一点就是仔细分析课标内容,这让我们作课的质量整体得到了提升。
不过,我们也从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还是应该给他们自然的课堂,老师要用智慧将习题分解,巧妙地揉合到课堂知识的讲解中去。
4、此次公开课的组织和“一帮一结对子”,让教师人人都能熟练使用“教师发展论坛”与“教师叙事网”。
熟悉我校的网络教学研究,尤其对于新加盟教师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通过公开课研究,文综教研组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整合力量,形成一支有能力、有特色、有共同愿景、有竞争能力的教研队伍。这应当是我们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