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语文意识”打造“生命化课堂”(之二)
10月20日下午,海珠区初二级一百余位语文教师齐集我校中学部阶梯教室,他们中有年轻博学的精英,也有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将。精兵老将汇集一堂,目睹了我校赵西莲老师的精彩教学。
赵西莲老师以“大语文意识”打造“生命化课堂”,让同行们耳目一新,通畅明快的教学过程和丰富的教学成果也让大家交口称赞(见评课实录)。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引导者,其“大语文意识”无处不在。
一、理论十足的教学流程图示:
二、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板书
板书设计
三、环环紧扣的学法设计
四、激情而有文化内含的课堂语言: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一起走进唐朝大诗人营造的艺术氛围。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我们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也有着高远的少年壮志和情怀。他的诗以鲜明的爱与恨,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史诗”,他以现实主义的风格描写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圣”。今天我们集中学习他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我们可以体味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可以一睹诗人现实主义的伟大情怀。
五、引领点拨传递知识的多媒体辅助
这就是“大语文意识”,教师不拘一格教生字难词,不拘泥于说文解字,不拘于分段明意,而在于以方法引领帮助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打造了一个“生命化的课堂”。其“生命化”的特点表现在:
1、师生平等,尊重中共同参与。朗读中,师生共同参与,一道走进文本,一道跟读、诵读,一道体味先贤古训的韵味。这就是尊重生命的生命化课堂。
2、学生课堂学生做主人。诵读中,学生有的诵《春望》,有的诵《望岳》,有一人诵也有多人诵,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交流,学生自己安排内容并各自展示,让孩子们做课堂的小主人,小小心灵中融入了“表现欲”,也融入了“自豪感”。这就是“生命化课堂”。
3、答案不是唯一,课堂就是“群言堂”。品读中,有的学生抓诗眼是第四句,有的是第一句,还有的女生说全诗都很有韵味。教师不作肯定与否,只是让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为今用,文为我用,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予以肯定,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激励,这就是富有生命独特性的“生命化课堂”。
4、课内学习,课外充实,整体提升,启迪人的智慧。朗读之余,学生激情诵读燃了情感之炬,教师“顺手牵羊”,让学生走出文本,课外改写、扩写、仿写对偶句或小故事,让学生激情有了寄托的所在,这就是富有生命的生命化课堂。
短短四十分钟过去了,师生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一个又一个精彩使得课堂洋溢着生命化的气息,这样的课堂赢来盛誉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