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引领和落实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似乎成为一种共识。近年来教育行业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网、城域网建设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远程教育发展成为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然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预期效果却未尽如人意。作为建设中的现代化学校,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当着重于四个方面的真实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培养并打造优秀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优化并改进各项业务的管理质量。
1. 占领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把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到学习和创造上来。
①成立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著名的有“Z+Z”数学小组。这个小组不少学生原来是游戏迷,通过超级几何画板的学习和应用,大家创作出许多美丽的有意思的动画。《中国教育报》5月11日发表了王明宇老师的文章《Z+Z引导师生共同发展》,宣传了我校这一成果;同时发表的还有刘舜同学的文章《Z+Z,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快乐》和胡文欣同学的文章《“Z+Z”的魔法》。Z+Z使讨厌数学的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原来数学不及格的及格了,原来数学学习一般的数学竞赛得了全年级第一名。
②学科网站提供教与学的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各教研组制作的学科网站、专题学习网站,各年级、班级建立的网站,受到学生的喜爱。小学数学网、小学英语网让网络服务于教学,让网络服务于学生,使其成为协同工作、沟通交流、信息获取、问题解决的载体。学生利用网站推荐和发表习题,提交作业,参与网络学习的程度相当高。中学英语组建立的 “英语博客教学网群”,每位教师都主持一个教学网站,每个网站上每位学生都是管理者和建设者。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环境中以及教师的激励引导下自主学习、互相帮助。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在网上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表现得更好了。英语学习网站不仅学生喜爱,而且还引起了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不少读者在网上留言,希望加入团队一起学习英语,不少国外的网友为我们的学生批改作文。
小学部语文老师借助“原创作文网”把平时积累的学生作文发布到网站上,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当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发布网站之后,来自同伴、老师、家长以及不知人士的鼓励,使得很多学生爱上了写作,作文越写越好。目前二年级小学生在网上发表作文近110多篇,有的还能写出长达500字的文章,四五年级还涌现出多名高产的“小作家”。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直接参与了网络写作,从而激发了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水平。
③班级网站融入班集体建设,有效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网站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的舞台,许多班主任把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进来,极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他们利用班级网站开展了网上主题班会、家庭作业和阅读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上、生活上的交流,以及经验上的共享,同时学科老师、家长也参与进来。通过班级网站建设,帮助学生树立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班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建设意识和责任感培养,把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吸引到真正的学习上来。
④网络课研究取得前沿成果,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
我校教师设计实施的各学科网络教学课例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这些课大多是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尤其是那些对计算机和网络情有独钟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把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吸引到学习上来。例如金俐老师的初中英语网络阅读课例《Christmas Day》(从资源应用到国际理解)。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国外节日的文章,体验欧美文化;通过互提互答问题,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给外国友人发送E-mail和节日贺卡,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国际交往意识。该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1)推荐阅读,选择使用:教师给出指定的外国原版英文网站,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
(2)资源引用,提出问题:引用网页上的资料,小组之间进行提问,把问题发布在BLOG英语学习网站。
(3)小组探究,问题求解:小组讨论,合作回答其它小组所提的问题,答案也发布在BLOG英语学习网站。
(4)网上交往,增进理解:学生给外国原版英文网站的站长写一封信,感谢站长为自己提供了这么优秀的网站,并介绍一个中国的特色节日。课后站长果然回复了邮件,感谢同学们为他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并愿意加强联系和交往。该课例的特点主要有:课堂内的学生分层教学,利用大量原版英文网站资源的主题学习,欧美文化的渗透与体验,增强网络交往意识,实现国际文化理解教育。在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和技术支持发达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活动。不少专家、领导、教研员认为,我校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表征能力整体优于省示范性中学的学生。
⑤网络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成功舞台,夯实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
我校还经常性举办学生电脑网络技能大赛,让学生在网络写作、作品创作、操作技能等方面展示才华,邀请学生担任了裁判工作,从中得到锻炼,通过学生裁判和参赛选手的具体表现来影响并引导其他同学投入到网络学习当中。
在2004年8月27日海珠区接受广州市网吧专项整治考核验收汇报会上,我校受海珠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委托,介绍了有效实施健康的网络文化教育的经验。广州市教育局黄副局长对我校经验充分肯定,他强调,要把网络作为重要资源,像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那样,提取有用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他还强调,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对于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要进一步总结、整理和提炼,把自己的优秀经验在全市教育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
2.实践“教师第一”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参与网络建设
①“共享文化”课题引领,建设研究型团队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现代化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我校确立了“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前提”的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科研课题《共享文化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的有效实施,带领广大教师走一条研究之路、探索之路,促使更多的教师从教书匠型转为专家型、学者型。我校聚集了一批有科学头脑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汇集了现代化的教学活动基地,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和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了学校网站系统和各类网络学习平台。我们倡导教师有“以资源赢得资源”的开放意识、分享优秀成果的协作能力,鼓励教师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资源,从而提升资源再创造的生成能力。
② “教师发展学校论坛”引领网上教研,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和质量
我们还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论坛”,这是教师研修、网络教研、研讨问题的重要阵地。教研组通过论坛组织了网上评课活动,及时有效的交流形成了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鲜明特色。论坛上开辟的“德育活动课研究专栏”,以班级建设研究为专题,吸引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教师和科任老师共同参与,成为了共同研究班级建设的交流平台,特别是系列主题班会研究的网上研讨,充分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优势和作用。
③“教师博客网”开展协作叙事研究,提升了教师协作共事的能力
我们搭建了“教师博客网——教育中的协作叙事研究”,支持教师利用网站积累和撰写教育案例,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协作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我们利用教师博客网开展了“共读教育经典名著”教师读书活动,要求全体教职工在博客网上交教育随笔、班主任工作案例、期中期末总结等常规性资料,帮助教师养成协作研究和反思总结的经验习惯。
④校长的行动支持提供有价值服务,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注入直接动力
作为校长,我亲自领导和策划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带头应用好信息技术,发起了“中小学生读名著”网上大讨论,率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网站,为推广应用做出有力的行动支持。此外,我把学习和应用好信息技术作为衡量干部和教师不断进步的重要依据,在各个工作层面上大力倡导和推进信息技术的切实应用。我认为,校长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对自己的团队以及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有价值的服务。
事实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真实开展有赖于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同时领导干部要有开放学习的现代意识并努力做到示范带头的榜样作用,培育严谨的学术研究氛围和浓郁的现代学校文化气息,促进教师团队具有不断学习更新和知识管理的能力,具备协同工作以及应变进取的现代素质。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科学高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落实在师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有效改变,树立起积极进取的健全的人生观等方面,真正发挥信息技术文化育人的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