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生命,成就希望—记初中班主任培训(2)
——初中部“班主任技能培训”(2)之陈少君老师分享
“德国的教育家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而我想说:教育,是唤醒,是守望;是相互成就,彼此成全;是参与生命的生长,彼此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本周初中部班主任培训,陈少君老师借两张相隔十年的照片,一段饱含哲理的引言,以“激扬生命,静待花开”为题引领班主任们开启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展开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陈少君老师,是学生和家长口中的“君姐”,也是一名任教20年,有着18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兵。她勤勉务实,极富智慧,所带的学生乐学有礼,阳光向上;所教学科及班级成绩优异,在海珠区名列前茅。进校15年,带过8 届广州中考毕业班。初中首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曾任海珠区语文中心组组长,作文评卷组组长,在全区上示范课和做经验交流20余次, 2008年获“广州市优秀班主任”; 2013年荣获海珠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17年获广东省教学设计一等奖,海教杯二等奖;《现代中小学生报》特约专版编缉,先后发表十余篇作品;“华南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集15年班主任工作的思考,陈老师和班主任们分享了三点收获。
一、要做学生的精神领袖
首先要充分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了解开始。”面对新班级新同学,可用观察分析、交流沟通、问卷调查多种形式,全方位多侧面去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性格心理、兴趣爱好、既往病史,还应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教育行为,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奠定基础,寻找恰当的教育契机。
其次,要关爱学生,成为良师和益友。接新班,必坚持日记倾谈,每月初,数十年坚持举行生日会;军训时,亲手修补的一只鞋;冬至节,热气腾腾的两桶汤圆;操场上,声嘶力竭的一声加油;教室里,俯下身再讲一遍的耐心;跌倒时,伸出手搀扶一把的温情……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更让学生学会表达爱和回报爱。
第三,要尊重差异,创设适合的教育。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渴望尊重是人的普遍心理,随着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都渴望被人理解、被人尊重。尊重,不仅是尊重其人格,更应尊重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差异,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差异,“变差异为资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最后,要整合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工作中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关注细节,赢得尊重;生活中与家长及时沟通,密切联系,遇到问题支招献策,助其成功。更提醒新班主任利用家长会正威、造势、立规、交心;利用每周家长信搭起沟通平台,营造和谐氛围。通过真诚而智慧的沟通,把家长培养成为理解型家长、支持型家长、服务型家长,引导及督促其与老师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打造金牌班级
接着,陈老师引导大家思考并自省班集体形成的三个阶段:组织和形成班级体的初级阶段,指导班级自我管理的中级阶段,在集体中发展个性高级阶段。并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打造一个个班风正、学风浓,学生自主管理,最优发展的金牌班级的。
首先,环境熏陶,提升高雅品味。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环境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园,培养耐心;标兵榜,榜样引领;佳作栏,展示自我;图书角,知识滋养;内外格言,积极暗示。挖掘环境的育人价值,也是教育的智慧。
其二,制度建设,锻造优良班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的进行“刚性管理”,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正确形成的学生而言,这种纪律性的“强制”是必须的。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利用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如责任承包制、班委责任制、日周月点评制,《一日生活有秩序》常规考核表引导学生由他律到自律,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用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
第三,小组建设,促进自主管理。要构建“班主任—班长—班干部团队”管理链条,班干部团队效法“法家”,严格执法、敢于管理、做到令行禁止。班长效法“儒家”,协调关系、凝聚团队、化解矛盾、同心协力完成目标。班主任效法“道家”,科学“决策”、关注“细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花大气力完善小组建设,打造学习生活共同体,让每个学生有“我以小组为豪,小组因我而荣”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向上的动力。
最后,情感引领,打造团队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气质。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境界。拟一条认同的班训,如“做最好的自己,创最优的班级”;定一句坚守的格言,如“志向决定高度,责任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写一条恪守的班魂,如“自觉自律,专注争先;团结拼搏,永争第一”;“向上,向善,向美”。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前进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
三、生命激扬生命
从“喜欢”到 “敬佩”是学生与老师亲近的过程,却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两个层次。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现在喜欢,将来也仍然敬佩的老师。
首先要提升教学水平,不仅传授知识,更应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其次,要讲究教育的艺术。严慈相济,宽严有度;爱为前提,严是内核;抓放结合,抑扬有节;抓小事、重细节,把握限度,留足空间。最后,更应保持阳光心态,保持教育的激情,去追求前行路上的幸福。一个高尚的人,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思想,而是他能不被其左右;一个幸福的人,也绝非没有生活的压力、精神的烦忧,而是能保持一种既坚定又温婉、淡定而又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陈少君老师以肖川的话与全体班主任共勉: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去追求完美的过程。
德育处刘飞主任点评到:陈老师的分享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温度。风雨兼程,初心未改,值得学习。此次活动也得到了王礼维校长和于晓东校长的高度赞赏,寄语并期盼为明校园在榜样的引领下,能够涌现更多有情怀、有追求、有成果的班主任!
柏拉图说:一个民族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教师。真的,一个学校只有最优秀的教师才有能力当好班主任。祝福为明校园里的所有班主任,都能如陈老师一样,创造快乐,拥有美丽,享受幸福,做让学生喜欢和敬佩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