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学习方式丨我校与梅州大埔一学校两地学生连线课堂
为了深入推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子课题,广州市为明学校与大埔县大东实验学校于5月10日上午联手开展了一场线上协同教学活动。
在活动伊始,我校教科研欧作超主管为两地的学生们详细解读了此次线上连线的教学模式,并鼓励大家踊跃参与、深入思考和勇于创新。
随着活动的推进,两地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友好的互动问候,为活动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紧接着,两校的教师分别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框架。我校“一带一路”项目组肖方老师表示学生们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探索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大东镇实验学校的蓝老师则分享了学习花萼楼的课程流程,包括实地参观、研究其独特的排水系统等。
随后,学生们共同观看了关于花萼楼和“一带一路”沿线桥梁的介绍视频。古老的建筑艺术和现代化的桥梁建设令学生们赞叹不已,对建筑师们的非凡智慧和精湛技艺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进入课程的核心环节,为明学校的学生们利用媒介工具深入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的桥梁对当地的深远影响,并以海报的形式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而大东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则通过学习花萼楼的结构与选材,把探究的内容制作成了手抄报,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热爱。
活动的最后,两地学生热情分享了各自完成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跨区域协同学习的独特魅力。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题组专家许广玲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赞扬了为明学校的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所展现出的高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们不仅熟练地运用了各种工具,还将探究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精美的海报呈现出来,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意和才华。同时,许老师也表示,她非常期待为明学校的学生们能够有机会亲身前往大埔县,近距离欣赏花萼楼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
此次线上协同教学活动得到了两地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大东镇实验学校的陈主任表示:“学生们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激发了他们向外发展、追求更高教育的愿望。” 我校初中部龚斌主任则对两地互动的协同授课模式赞不绝口,认为它开创了教研新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学习和取长补短。
我校初中部刘飞校助也对此次活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这种两地连线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以及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课程的价值。”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共同为孩子们的全方位发展努力。
专家组刘强老师表示,该课程结合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并拓宽其国际视野。采用AI大模型教学,可提升学生学习与合作能力。未来,将有更多合作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组专家许广玲老师赞扬了大东镇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快乐、主动学习,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强调了协同教学模式的价值,从校校联系到师师协同,到今天的生生协同看到了很多惊喜的地方。孩子们通过设计制作、搭建和分析等实践活动,真正体会到了民族自豪感,这种感受是孩子们自己亲身体验到的,而不是老师口述传授的。
我校钟和军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了许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对两地协同课程的支持和推动,并提到这种两地的连线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让学生更加专注和好奇。同时强调技术加人文或工程加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并认为这种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能力。同时,他也提到了将传统文化如“花萼楼”和现代主题如“一带一路”引入课堂的重要性,认为这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最后,钟校表达了对未来教育的期待,包括继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及希望在这种课程中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这次线上协同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跨区域协同学习的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