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知行合一 ——生活教师培训第三讲
——生活教师培训第三讲《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为了提高我校生活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4月19日下午14:20至16:30,全体中、小学生活教师“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培训在C320举行,本次培训由杜卉督学担纲。
8位老师的“热身运动”为培训拉开精彩序幕。他们接力朗诵了梁启超先生的著名演讲《敬业与乐业》,直接导出培训主题。参会人员对事业的敬畏和热情瞬间被激发出来,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为培训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本次培训包含两个模块的理论,另附若干针对性很强的案例剖析,内容极为丰富。
首先,杜卉督学以第一模块关键词为线索,通过“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层层剥笋,阐述了从尧舜禹、夏商周、秦汉至今,中华道德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演变。涵盖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的各个层面。她由“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过渡到“武德”、“兵德”、“医德”、“商德”、“政德”……,最后将重心落脚到教师职业道德,透彻地解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老师们不仅聆听了专业性的理论讲座,同时也经历了一次道德观念的心灵净化。
然后进入第二模块—-关于敬业的报告。什么叫“敬业”?为什么“敬业”?如何“敬业”?一环扣一环,直插听课教师的灵魂深处。既有敬业指数自测、又有职场新变化、还有企业用人策略……。特别强调了为明学校“领航中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宏伟蓝图下,对生活教师的个人要求。
高品质的学校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高品质服务,生活老师如何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呢?杜卉督学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入手,指导大家科学认识“本我”、“自我”和“超我”。鼓励大家做自我命运的主宰,实现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双赢。
杜卉督学深入浅出地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思想火花。教师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体。面对机遇和挑战,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应抱有“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争取做学校满意、家长认可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