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兼容课堂”:在赛课中磨练、在感悟中成长
第二届“为明杯”兼容课堂大赛初赛部分已经圆满结束,本次参赛教师的10位老师,课前都能够认真备课说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整体把握到位,教学过程中注重低段语文的范式渗透和应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给下学期“为明杯”决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精彩回顾
1. 延续“范式”,立足“生本”。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合作探究、练习反馈;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引导观察,指导书写”,这是对二年级10语文老师课堂的精彩概括,也是咱们低语组的范式研究成果。本学期,我们继续立足范式教学,不断细化、精化范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根本,追求高效、实效课堂,在赛课活动中留下了一次次难难忘的瞬间。
“一条条小鱼儿在大海里快乐生活”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孩子走入情境中,跟着小鱼儿一起自由自在地畅游在大海里。当孩子们正在兴奋、愉快时,画面一转,出现了陷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的图片,两个情境对比,让孩子们一下子体会到小鱼生活的困难,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这是白丹老师课上的精彩一瞥,情境创设得恰到好处。这也是老师们在范式研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的结果。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自主识字环节,范鸿飞老师“以趣识字”,学习“葫芦”两个字时,让学生先猜谜,相机出示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看图认识“葫芦”是什么,再通过观察字形了解到葫芦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学习“藤”时,出示图片“黄瓜藤”、“苦瓜藤”……让学生记住这种弯弯曲曲地缠绕在一起的就是藤。学习“盯” 时,做盯的动作理解要用眼睛“盯”,所以是目字旁的,同时“盯”是一动不动很专心地看,理解字义。还通过比较“挂、哇”识记生字,给 “哇”找朋友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学习新知的同时,不忘巩固旧知。王丽老师的词语归类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认识了生字,更能进一步的了解词语的意思,为下一阶段的运用做了很好的铺垫。
2、以“学”定教,以“学”施教。
本次赛课,老师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李妙静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中以主问题的设计整体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品读,教学目标明确,每个环节衔接紧凑。姜冰老师选择面对全体学生而去备课,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句教好。于是,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抓住“小柳树的骄傲与小枣树的谦虚”这条主线来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分流出“小柳树为什么会骄傲?骄傲表现在哪里?”这样的思路教下来,课堂显得紧凑有序,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堂课中有所收获。
3、凸显“语用”,重视朗读。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用”已经成为海珠区研究课例中的常用词。杨文婷老师在教学描写天安门的段落时,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发现作者运用方位词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写法,引导学生划句、理解并积累偏正结构的词语,进而利用介绍课室、引导孩子运用方位词、偏正结构的词语,让课文真正成为孩子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
周艳星教学时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从而突出了重点,明确了教学目标。张志红老师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李颖倩老师执教《酸的和甜的》时,用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齐读等等,并结合老师及时的点评反馈,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让他们逐渐地读出猫头鹰的狂妄,小动物的无奈。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
4、及时反馈,评价丰富。
“你真会学习!”“你能利用课文注音来识字,真棒!”“这么难的字都会认,你很了不起。”“你不仅能读懂课文,还能走进人物的心里。”“你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就事半功倍了。”这些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都是从课堂上采撷下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自觉发掘潜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反思前行
赛课后,我们齐聚一堂,用2+1(两个亮点、一个不足)的方式反思赛课中的遗憾,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1、从备课方面反思:
我们上课时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学训练为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面面俱到的做详细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有挑战性,又要适合学生的水平,通过训练,学生增强了学力,掌握了学习方法,教学效果也就自然提升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不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挖掘教材不深。了解学情是备好课的关键,更是讲好课的基础。因此,备课的“周全”与“取舍”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2、从课堂生成方面反思:
有的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以此作为调动学生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却因设问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又不能适时启发与诱导,难以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按照教案走是部分老师的通病,课堂的“生成”需要老师善于捕捉孩子的“灵光一现”,即刻“生成”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样的课堂才能有味道,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掷地有声”。
在赛课中磨练,在感悟中成长,“为明杯”初赛虽已结束,但我们二年级语文备课组仍在前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