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范式引领 助推课堂实效
小学美术教研组第二届“为明杯”课堂大赛初赛
随着近两个月的为明杯公开课教学范式研讨,组内的教学范式日趋完善,渐渐走向成熟,从最初的范式提炼到现在的大面积铺开,引用到实际的常规教学,老师是用形动、用实际的课堂效果说话,向我们证实了这一转变的过程。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老师们在一次次的研讨中的变化:
1、受教学范式的有力影响,老师们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2、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
3、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
在本次课例研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们的课堂有如下几点优点: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对事物和现象作异质的区分,它是摆脱习惯定势到超越的一种思维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最自由、宽松、最独立没束缚的阶段,因此,低年级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总强调看图要从不同角度观察,要说出别人说不出的事物,使低年级学生有意识的寻找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答案。
皮恩琪执教的《节日的餐桌》,课堂导入采用传统的春节的音乐,为学生渲染一个节日的氛围,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节日当中我们都会有什么美味的佳肴,回忆装这些菜肴的盘子是什么形状,这时,在学生的回答中有很多都会说是圆形,这时,皮老师采取图片欣赏加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对盘子的外形进行求异,如:装鱼的盘子可以是“鱼”的形状,装烧烤的可以是“方”形的,装鸡蛋的可以是“椭圆”形。最后,课堂作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菜肴色泽鲜艳,盘子形态各异。这就是“求异”的最大成果。
张德艳老师执教的《泥器皿》一课中,课堂环节中有一个这样的片段:学生在欣赏器皿的时候,大部分的外形都都拘于传统,但是做为执教老师,很好的利用了仿生设计,对器皿的外形进行仿生设计,比如:在原的外形的基础之上加上长嘴巴和长尾巴,就变了一个“鳄鱼”壶,加上一个小尖耳,一个细尾巴,就变成了“猫咪”杯。最后,在学生自主创作的过程中,果然学生的作品没有一幅雷同,这样,想象就给学生的“求异”思维添上了翅膀。在辅导低年级学生绘画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应给学生的求异思维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让低年级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为让学生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素质基础。
二、在紧张而激烈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王峰老师执教的《蔬果造型》这一课时,自己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新鲜蔬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学生在老师示范的原有基础之上再创作,有的做成了蔬果小人,有的做成了蔬果汽车,有的做成了蔬果怪老头等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激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人,既全体,又个体,在分工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当一幅幅作品立于展览区的时候,看到集体合作的成果,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
姚杰老师在执教的《可爱的童帽》一课时,运用大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类童帽的外形特点、装饰风格,在学生讨论这些童帽哪里美的时候,老师的所采取的方式是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讨论,派选一个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进行评述,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小组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各个都参与了童帽的研讨中,各个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找到了不同于别人的答案。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一片绘画的蓝天,力求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获。当然在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创新,去发现。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重新审视教材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比如本轮公开课中杨晓飞老师执教的《家乡的山林》一课,根据教材内容的建议,在学生表现山林的环节中,是采用传统的儿童绘画的形式,注重树林之间的遮挡关系,但是由于本教材绘画的表现形式居多,学生其它的方面得不到锻炼,所以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把表现形式改为单色纸,用叠画的形式去表现,课堂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是学生的作业不再是单纯的儿童画,另一方面学生对重新组合、定义的教材内容觉得更加有趣了。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所需,适当的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是有必要的,会让学生更爱美术课。
在这次赛课活动中,美术老师既精心准备自己的课堂,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环节,真正做到在学习中收获,在研究中成长,在以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将会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