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兼容课堂”:在实践中成长 在感悟中提升
——小学数学教研组第二届“为明杯”赛课活动总结
第二届为明杯赛课活动经过紧张的角逐,已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赛课活动小学数学组的每一位成员都精心准备,大家继承第一届为明杯的“五环四步”的教学范式成果,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我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在感悟中提升课堂。
(一)赛课基本情况:
本届赛课活动分说课——上课二个阶段进行,数学组的18位成员,除姚佳媛老师因身体原因末参赛外,其余人员均参赛。
在活动第一个阶段说课阶段,数学教研组分备课组进行说课赛,所有参赛老师都准备充分,每人都精心制作了PPT,人人都能做到脱稿说课。因本次说课赛是第一届说课赛,参赛教师们稍显精验不足,赛后教科研的唐少生主任对整个说课赛作了点评,唐主任认为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范式还体现不够,同时唐主任还特别针对低段参赛老师的优点和不足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数学组的老师们在教研组的会议上集体研讨了唐主任的点评,大家根据建议修改各自的说课稿。本次说课赛,我们虽然精验不足,但我们却收获满满。
第二阶段的课堂大赛,先由周志红老师上示范课,然后按备课组分年级进行赛课,每个备课组都有计划有研究方向,高段备课组同课异构,中段备课组研究几何图形的教学,低段备课组研究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课时的教学,所有参赛教师们都卯足了劲,大家一次次的集体备课,试讲,立争打磨出一节高质量的参赛课。同时整个数学组的老师们也积极听课,课后特别是年青的参赛老师们特别谦虚好学,积极主动向听课教师们请教修改建议然后进行深度反思,我们在大课间的课余时间,进行听课评议研讨,充分发挥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作用。
(二)赛课总结反思:
亮点:
1、教学范式有体现有优化:
在课堂大赛中,老师们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积极贯彻第一届“为明杯”的 “设疑激趣–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总结提升”的“五环四步”教学范式,教学范式在老师们的课堂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其中以下几个环节在本次的赛课中亮点尤其突出:
(1)第一环:设疑激趣,情境创设重实效
数学课堂要有数学特征,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情景的创设目的就是为了生成数学问题。马桂红老师在《7的乘法口诀》一课中,通过情境创设产生问题:关于7的乘法口诀,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展开全课的教学,谭健敏老师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通过情境创设产生问题:可以怎么放铅笔,让人很容易看明白?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10个放一起的好处,数学中10捆在一起原因。
参赛老师们的情景创设有数学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在“五环四步”的第一环,本次参赛的老师们在情景创设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5分钟,大家力求简洁明了,注重实效,迅速生成数学问题,走出了以前为创设情景用时太多的误区。
(2)第二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过程
“五环四步”教学范式的第二环“自主探究”在老师的课堂中体现也特别突出,老师们都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重要方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操作、思考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课堂效果。比如周志红老师在《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商的变化和不变的规律中来,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本次赛课的一大共同特色。
(3)第四环:巩固练习,形式多样重提升。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的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本次的赛课中,孔晓老师就认真分析教材的练习题,把握并研究练习题的层次和功能,弄清在练习题中哪些是基本题,哪些是变式题,哪些是综合题,哪些是发展题,哪些又是开放型题以及思考题等。然后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练习。本次赛课,老师们的练习设计真正做到精讲巧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实践中,老师们对第一届为明杯的“五环四步”的教学范式有各自不同的体验,有些老师认为“五环四步”的教学范式有时有些局限性,有的老师认为“五环四步”有些重复多余的步骤,有的老师又认为“五环四步”的框架太大,作为教学范式还不足以给青年教师一个上课的教学参考……我们正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期望通过本次的赛课活动,能为下一届“为明杯”赛课留下更好的范式精验。
2、课后反思有深度有实效:
数学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否定自己,而是要客观地、理性地分析数学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这种反思来提升教师对数学教学过程和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马桂红老师教学后从“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学时间”的角度进行反思,然后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谭健敏老师赛后从“创设的情境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度反思,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参赛课已经上完了,但她还是又重新借班上课,取得了决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3、青年教师有指导有提升:
数学组的青年教师们特别好学上进、勤奋努力,她们基本整个赛课的每节课都参与了听课,同时他们还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黄锐、谭兆佳两位青年教师,他们平时就一直同年级的数学老师主动相互听课,这次赛课,他们更是主动邀请有经验的老师,邀请各自的师傅帮助他们磨课,青年教师黄萍、郑燕燕、谭美芬也在赛前一次次征求各自师傅的修改意见,在本次参赛课中我们很欣喜看到了她们在教材理解处理方面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组织调控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不足:
当然,在这次赛课的过程中,我们也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预设大于生成,主导大于主体;教师展示多,学生活动少;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二)准备充分,缺乏亮点;活动繁多,目标缺乏;过程流畅,缺乏深度。使大多数课堂呈现出“平、浅、偏”等特点,其中“平”是指整堂课平淡,无波澜;“浅”是指对教材的挖掘浅;“偏”指的是对教材的把握出现偏差,课堂目标重点不突出。
(三)模糊化的评价: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不能准确地指出学生的做法或回答到底好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将学生视为自己课堂的配合对象。
努力方向
1、进一步深入钻教材,钻业务,加强内功。
2、注重形象,做好表率,把握好课堂各个环节。
3、做一个会表扬学生,会听学生心声的老师。
本次赛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但全体数学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永不止步。我们将以本次赛课活动为契机,掀起我校新一轮教学研究的热潮,全力推进“五环四步”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科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