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情境:初中文综组“为明杯”教学范式探究
初中部文综教研组本着教与学兼容原则,以研究优化学生学习方法为核心,开展了“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师生探究——知识生成”的课堂结构和材料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
本组的课堂比武从3月8日(第二周)即开始,5月底结束,贯穿整个学期。期间经历了选题、说课、初赛上课、决赛上课阶段。老师们借此机会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着力研究本学科教学范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历史组的材料教学范式。
历史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材料进行的。有人说“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另外,材料也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材中以及试题中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在历史教学中,材料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何卓文和吴碧媛两位历史老师对新的材料式教学进行了大胆而又努力的创新。
其中,吴碧媛老师展示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自主学习法和材料教学法两相结合。本节课堂设置了自主学习理论基础、七嘴八舌话回归、合作探究论意义三大版块。每一板块,都始终渗透历史材料教学法。例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以教材为材料获取基础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再或老师提供了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综合国力等新材料,学生通过研读材料及小组合作探究,最终都能从材料中总结出答案。
除此之外,吴老师的课堂还比较注重“堂清”。在学生结束自主阅读后,吴老师以“小组擂台赛”的方式,让参与挑战的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答,并给予加分,既巩固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思品组一直以情境教学作为较为适宜的内容呈现方式。
情境教学法即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对于净化心灵、启发思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难点目标。多年来我们思品逐步提炼形成了“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师生探究——知识生成”的课堂结构。
陈彬老师选取的课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热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整个课堂以一个同龄人为主线,通过创设不同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升华学生思想。这种情境范式教学充分地体现了“以学而教,以学论教”的生本观。
课堂首先利用《12306信息泄密》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接着抛出新时代的通讯方式,把学生引入情境一“妈妈索要微信密码”。孩子们展开讨论,迅速拉开了口舌之战的帷幕。通过简短的辩论,学生们很快生成知识: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接下来通过情境二“传递心中的小秘密”这种不道德做法的探讨,在情境中学生明白: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之后由情境三的“摇一摇”到情境四的“依法维权”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尤其是“说一说:身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这一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但能从社会、学校和家庭多个角度描述侵权现象,而且还能准确高效地总结出侵犯隐私权的表现以及维权的方法。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我校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一个情境“感悟隐私”,是整堂课画龙点睛之笔,“维护隐私不等于封闭自我”,学会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高度达成。课堂层次清晰环环相扣,一浪高过一浪,学生在愉悦、轻松、自主、合作的氛围中生成知识,给政治课堂范式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