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杜晓薇老师获“明珠杯”课堂比赛区一等奖冠军
2014年海珠区第四届“明珠杯”课堂教学评比大赛于日前顺利落下帷幕。在为明先进理念的引领及在学校、学部的严密部署下,我校初中部所有参赛教师努力拼搏,为校争光!喜报传来,学校、学部领导及各位老师纷纷向获奖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数学组杜晓薇老师荣膺一等奖(全区第一名);
物理组刘飞老师荣膺二等奖;
语文组李艾霏老师、英语组宋冬盛老师及艺体组罗小萍三位老师荣膺三等奖。
根据学校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对于获奖教师、获得区二等奖以上的备课组长、获得区一等奖及以上的教研组长以及学部教学主任,学校在12月12日下午举行的全校教师大会上对上述在“明珠杯”竞赛中获奖的教师个人、以及初中教学主任、相关的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均给予了隆重的表彰和奖励。
初一数学备长杜晓薇初中数学教研组长成慧民
初三物理备长王合刚
初中部教学主任唐根旺(初中学部主任兼)
本次初中的中考科目及艺术科目全部获奖!这既是我校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各学科建设及科组长工作职责落实、学科委员会职能作用发挥及学科教师团队合作的充分体现。
2014年海珠区第四届“明珠杯”课堂教学评比大赛 初中数学学科一等奖获得者 杜晓薇老师
2014年海珠区第四届“明珠杯”课堂教学评比大赛 初中物理学科二等奖获得者 刘飞老师
2014年海珠区第四届“明珠杯”课堂教学评比大赛 初中语文学科三等奖获得者 李艾霏老师
2014年海珠区第四届“明珠杯”课堂教学评比大赛 初中英语学科三等奖获得者 宋冬盛老师
2014年海珠区第四届“明珠杯”课堂教学评比大赛 初中美术学科三等奖获得者 罗小萍老师
在“优先初中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初中部借“明珠杯”之契机,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研究课标、教材、教学设计;组织老师说课、磨课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和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法指导、简明高效的课堂研究。
自接收到海珠区发来的大赛方案起,初中部便出台了《海珠区 “明珠杯”教师课堂教学初赛实施方案》,严密部署,积极“备战”。
大赛结束后,初中部对本次大赛进行了认真总结。
有效引领、集体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一、有效组织,程序清晰
根据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的统一安排,10月份,我校举行了明珠杯初赛活动,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研究课标、教材、教学设计;组织老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一系列的磨课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代培,全面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和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学法指导、简明高效的课堂研究。具体总结如下:
1、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唐根旺
副组长:周文涛
组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校级名师
2、出台学校竞赛方案
首先,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在教研组长层面形成共识:初赛选拔,推动教研。然后,召开全校教师大会,进行全员动员,形成共识:全员参与、力争大奖
接着,形成初赛方案,以便竞赛活动有序、有目标开展。方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9周前):各教研组组织初赛,评选参赛选手1名。
(1)认真组织学习海珠“区明珠杯竞赛方案,学习说课的资料和案例;
(2)各科组制定本科组初赛方案
(3)选拔出参赛选手——第9周周五上报
第二阶段:(第十周)培训参赛选手(决赛前)为区第一轮比赛做准备。
各科组确定一个课题(自选或指定),采用“一备三改式”,进行备课。
一备:35岁以下(含35岁)青年教师针对规定课题撰写一份教学设计和说课稿,教学设计讲究“奇、特”科学设计与众不同的亮点,各环节务必周全精致;
一改:发给本组教师进行修改,每位教师提出修改意见(用红笔修改),带着修改稿参与集体备课;经过集体研讨,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二改:参赛教师带着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上课、说课稿说课,根据上课、说课实操,再反思再总结,进行第二次修改。(用红笔修改)
三改: 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再上课、说课,进行第三次修改,形成定稿。
第三阶段:培训参赛选手为区第二轮课堂教学做准备
同样采取“一备三改式”,对进入课堂教学决赛的选手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多次磨课(根据区方案、抽签情况再作具体安排)。
3、出台教研组竞赛方案
在学校方案的基础上,各学科组出台本组的竞赛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保证了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各教研组结合本组实情,落实好“五定”:定参赛对象、定参赛时间、地点、定参赛内容、定评分细则、定改进、提升策略。
二、积极参与,整体提升
本次竞赛活动组织有序,流程清晰,过程紧凑,参与面广,影响广泛。
1、各教研组、备课组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有经验的教师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的通力合作,使本次活动起到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有的组在参赛教师试讲后共同研究、补充、修改和完善,有的组为了一个字、一句话、一步变形、一种解法而进行反复推敲和激烈争论,这些都真正体现了一种团队精神,也是一种学校文化。
2、教师激情高,课堂感情好。所有参赛老师都能全身投入到课堂上,都能够笑容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以平易近人之心态,创造平等宽松的和谐环境,并能恰当的应用设问、创设矛盾、悬念等多种方式创设课堂情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从而时间“高效课堂”
3、群策群力,认真落实新课改革理念和精髓,并通过及时的评价引燃智慧的火花。如何给予学生自主空间,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次竞赛活动,所有老师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地位。教研组、备课组也纷纷出谋划策,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商讨:如语文课英语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很高,小组评价等。物理组、生物组老师结合学科特点,探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实验的空间。
三、悉心准备,精彩纷呈
此次活动刚一开始,参赛教师便热情高涨,每人都争取在本次活动中大显身手。每人都找材料、请参谋、问指导、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认真备课写教案,酝酿设计。所有参赛教师都能按照课标和大纲的要求创新的去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安排教法。而且都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可以说,展示了我校教师近几年来多媒体应用中较高水平)。总体来说,选手的表现有以下几个共性:
1、参赛选手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老师们在设计课时都考虑到了课改新理念的落实,在教学中尽量去落实新双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组织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2、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组织学生有效活动逐一落实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何价值观。
3、情境创设重实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情景的创设目的是为了生成数学问题,数学课堂要有数学特征。数学课堂中要有问题意识,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堂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因此创设情景要有数学味,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力求简洁明了,迅速生成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本次参赛教师大多能做到这一点,走出了以前为创设情景用时太多的误区。
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参赛选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老师们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自己的理解灵活的处理教材。课堂教学容量适中。
5、教学基本功扎实。参赛选手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能够灵活的调控课堂,处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基本上没有拖堂现象。部分参赛老师的普通话标准,板书工整美观,教态和蔼可亲,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百炼成钢,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喜报传来,获奖结果振奋人心!
诚如在全校表彰大会上陈曦校长所总结的那样:“本次初中各科‘明珠杯’的获奖结果,既是我校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各学科建设及科组长工作职责落实、学科委员会职能作用发挥的充分体现。”
我们祝贺各位老师,并向老师致敬!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学校初中部,有这样一群专业水准高、合作意识强的教师“坐镇”,我们有理由相信:为明的明天更辉煌!
(图片提供:吴碧媛 图片编辑:罗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