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举行“端午节”系列文化体验活动
5月30日全天,国际部全体师生举行了“端午节”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在中、外教师的组织之下,师生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分成三部分:
包粽子
早晨8:30左右,同学们齐聚国际部学生饭堂,戴上手套,跃跃欲试。在外教学术主任特雷弗(Trevor Wattrus)和德育处史桂娟主任的指挥下,一场人数和规模直冲“吉尼斯纪录”的包粽子活动开始了。
以班为单位,每班一盆糯米、一盆红枣、一盆去了皮的绿豆,外加粽叶、芦苇草若干等原材料。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包粽子,他们很兴奋,很好奇,当然场面也很热闹。
活动邀请了很多学生家长参加,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家长们纷纷说:“现在的孩子啊,好幸福!”“学会包粽子,学做中国传统美食,将来在美国用得着。”“要想以后生活自理,就要从学做家务开始。”“这个活动举行的很有意义!我的孩子在家里从不做家务的,现在可开心了!”
一个小时之后,原材料基本用尽,一批五花八门的粽子基本成型。全体外教都交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批粽子作品,同学们完成了各自的创意粽子,家长和老师们也上交了自己经过精心打造的得意之作。
饭堂工作人员将这些粽子收走,经过加工之后,将成为同学们和外教们可口温馨的中餐。






















赛龙舟
端午节赛龙舟已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活动了,可那是在水上进行的。校园里怎么赛龙舟呢?经过国际部师生的奇思妙想,一场别具一格的跑道上“赛龙舟”活动诞生了。
跑道上赛的“龙舟”是同学们纯手工制造的。每班制造一艘“龙舟”,同学们自己买来材料,自行设计,全体动手,各自分工,把一楼阶梯教室当成了造船厂。经过几天的打拼,一批造型各异、长相奇特“龙舟”出厂了,外教们也造出了一艘鹿头磷身的“龙舟”。这批“龙舟”的诞生,可能会为以后中国“龙舟”的制作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10:00左右,别开生面的跑道龙舟赛开始了。一共六艘龙舟霸气登场,分别是高二年级的“四头墨身龙”、高一(1)班的“火灵龙”、高一(2)班的“浪腾鲨”、九年级(1)班的“红海豚”、九年级(2)班的“赤炎龙”,和外教队的“鹿头磷身龙”。
按照赛程规则,比赛共进行四程,每程每队选派两位选手,绕教学楼两周,用时最短者为胜。特雷弗(Trevor Wattrus)主任的一声哨响,只见划桨飞舞,喊声震天,选手挥汗,可龙舟却寸步难行。尽管不能舞弊,却也有人“暗箱操作”,使自己的龙舟尽快动起来。“舵手”稍有不慎,常致龙舟“触礁”、掉坑、“追尾”等事故频发,这可急煞了“啦啦队”啊!
比赛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所有运动员累得几近虚脱,裁判员喊哑了嗓子,旁观者脸红脖子粗,外教们意犹未尽。















掷水球
13:00左右,掷水球系列活动开始了。
第一项活动是“头顶海绵包运水”。在篮球场上,每班任派选手,将吸满水的海绵包顶在头上,运到对面,再将水挤进水桶。中途掉了的、用手帮抚了的视为作废。以一定时间内运水多者为胜。
第二项活动是“水道狂欢”。在足球场上铺设红地毯,在红地毯上洒满洗剂泡沫,让水道充分滑溜,在旁边设置喷水管,营造冒雨情景。每班任意派人,头顶吸满水的海绵包,尽快地跑起来,将水送到各班的桶里。
不仅如此,外教们还纷纷制造“障碍”,他们或跪、或趴、或卧在水道上,让通过的学生务必从他们身上跨过去。
活动到了高潮的时候,一个个学生从起点冲刺,在水道上匍匐滑冲,看谁留得更远。所有外教都为此而“献身”,连中方老师也“湿身”了。
第三项活动是“掷水球”。把气球注满水,使气球鼓鼓的软软的。在大家都“湿身”了的情况下,再互掷这肉肉的水球,可以起到“松骨”、提神的功效。
一时间只见人影穿梭,水球飞腾。“噗噗噗”那是水球击中目标的声音,“哈哈哈”那是被击者的得意,“啪啪啪”那是众人在狂奔。整个场面完全“失控”了,不管师生,不管男女,见人就掷,见人不备更掷,学生见到老师必掷。
活动结束之后,外教和部分学生打扫了卫生,收起了器具,捡起了所有的丢弃物。校园又恢复了原样。
“做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理念对国际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国际部的同仁们一直牢记使命,从不懈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