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广州市微电影创作大赛”获一等奖
在广州市教育局、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主办的“寻找幸福广州”——广州市首届青年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颁奖典礼上,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回来了,铅笔》获得一等奖。其中许楚南获得最佳编剧奖、最佳表演奖。《停课通知》获得一等奖。刘炳昆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致我们即将离开的北附》获得三等奖。陈汉锰老师、龚卫平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广东卫视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采访。南方电视台导演沈蔚林对《回来了,铅笔》最佳表演奖许楚南同学进行了访谈。
1.《回来了 铅笔》作者:许楚南、瞿有、周贤、詹科铽、董彬辉(陈汉锰、龚卫平指导)
2.《停课通知》作者:刘炳昆 、大出、梁家豪、温亭玮、林伊凡(陈汉锰、龚卫平指导)
3.《致我们即将离开的北附》作者:原俊烨、麦巍瀚、郭宝泽、陈置宇(陈汉锰、董嘉俊指导)
为了实现广州市建设国际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这次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通过鲜活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激发青少年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用眼、用心、用镜头去探寻、发现,记录、表现校园、家庭、社区、社会公益活动中健康、快乐的人和事,展现和谐幸福之美。此大赛历时一年,向广州中学征集作品。期间,为了推广微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市教研室曾经邀请多名电影艺术专家开设多次讲座。
这次比赛,我校初中部艺术组龚卫平老师积极策划,校园电视台陈汉锰老师,董嘉俊老师带领同学们精心表演录制剪辑。许多老师和学校领导如易湘科主任、龚卫平老师、徐玉平老师、陈汉锰老师在客串关键角色。
微电影活动在中学生中倡导。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器材,制作,表演,服装,道具,场景,每一项都是难题。对于财力物力有限,没有时间没有技术的中学生来说。远比美术比赛要难。为了克服这些难点,广州美术教研会邀请影视艺术家举办了多次辅导讲座,为老师们扫清了心理顾虑,技术的局限。激励教师,把这种能量传递给学生。
微电影的创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极好锻炼。编写剧本,启发他们观察社会,审视人生。拍摄分镜头,锻炼他们的表现能力,合作精神。剪辑制作,又提高他们熟练操作软件的能力。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体现了团队和自我价值,产生愉悦。北大附中的《停课通知书》就是一个真实故事。该同学通过制作和演出微电影,感受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从一个上课捣乱被老师停课变成发奋读书的好学生,并在此次活动获得多个奖项,提高了自信心。
我校在获奖学校中格外醒目。取得这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连续三年的魅力岭南比赛,我们已经拿过多个省一等奖。中学部与校园电视台深度合作,还在教育教学和教研课题上取得多项成果。这些成果和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电视台等设备场地的投入,艺术老师和校园电视台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