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迎校庆,科技点亮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成功举行
2012年10月16日-31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营造我校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隆重举行了“迎校庆,科技点亮校园”的科技节主题活动。
本次科技节意义重大、普及面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以“寓教于乐”为理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的过程中能够“玩中学、学中乐”,在玩乐中亲手实践课堂上学到的各类科学知识。科技节通过:科技节会标设计大赛、科学手抄报、观看科普电影、科学知识问答、科学竞赛、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认识科学、了解科学、热爱科学!
一、科技节会标设计:
打响头炮的是科技节会标设计环节。全面发动学生,使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参赛主体为我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由于会标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与老师开展合作,充分交流,课后家长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合作与发展共存。共征集会标稿件多达上百件,经推荐及筛选,9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在校园展板展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些会标作品精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迎校庆,科技点亮校园”的主题,反映了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特色:用爱关怀、用心交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二、手抄报
本次手抄报采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发挥个人特长、展现学生特色,学生自主设计手抄报制作(三至五年级)。小学生通过手抄报的设计创作,开拓科学视野、发散科学思维、全面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习了许多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观看科普电影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重点加强。针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次科技节专门安排了科普电影环节。目的是学生能够直观地通过观看科普电影,在视觉冲击中进一步让学生提高科学兴趣。科普电影《地球》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吸引影迷眼球的大型记录片,它是BBC获奖电视连续剧《行星地球》的套拍片,讲述了北极熊、大象和鲸鱼三个家庭的故事,展示了动物母亲与其新生幼儿之间特别的亲情。本片由130名摄影师和技术人员历经五年拍摄而成,是科学史上较有价值的纪录片。制作人员辗转62个国家,深入到偏远荒无人烟的地带,拍摄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被人类所知的动物为生存而斗争的场景。电影放映后,学生反映强烈,并对自然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科学知识问答
科技节另一新颖的环节是:趣味科学乐园,采取知识问答形式。由于形式新颖,学生参与热情高,积极踊跃。此次科学知识题库共搜集设计200多道相关题目,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几大板块,题目难度适宜,使参赛学生均有不同程度地学习和提高。
五、科学竞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科学竞赛共设计了纸陀螺(一二年级)、歼10猛龙滑翔机(三四年级)、雷鸟滑翔机(五六年级)三个比赛。比赛采取班级内部初选、指导教师专业培训、年级决赛三个环节,共挑选出86名学生参加决赛。每项比赛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若干。在此次科学竞赛环节,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亲身实践体验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原理,如角动量守恒原理、滑翔机飞翔操作原理、基础空气动力学原理等。
六、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作为本次科技节压轴大戏的“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刘部长,他带来科学模型20余件,并亲临现场指导。科学模型包括“光纤星空图”、“电影动画原理”、“菲涅尔透镜”、“双曲夹缝”、“窥视无穷”等,外观精美、可操作性强。
学生参观科技大篷车如同亲临广州市科技馆,遨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在了解模型原理后,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型操作,体验模型乐趣,学习相关科学知识。
通过本次主题为“迎校庆,科技点亮校园”的科技节活动,使学生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科技节为我校师生提供广泛展示舞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潜能、开拓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科学素养。同时提升科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打造具有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特色的教育品牌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