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青年教学新秀”评选初赛启动
搭平台,教师人人展风采炼特色,学术氛围渐浓厚
2012年4月24日,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青年教学新秀(小学英语)”评比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本次比赛从学部初评、学校复选到决赛共三个层面进行。
根据文件要求,我校成立了以雷丽霞校长为组长,学校学部相关领导干部,全校中小学英语学科的名师、学校名师、教研组长、小学英语备课组长及教科研中心教研员为主要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及评委指导组,同时“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及全体成员要积极主动参与并在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次评选活动是由学校教科研中心、人事部、小学部共同合作推进落实的一项全校性重要项目。
通过教学新秀评比和选拔,发现和培养更多青年教师的优秀人才,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以赛促培、以赛促研”的活动目的,提升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激励青年教师投身教学改革,进一步探索为明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研究成果,从而有力践行“让孩子更好融入世界”的理念,更好地为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本次学部初评活动在小学部教导处、小学英语组的认真组织下,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试讲评比,然后每个备课组选出2名教师参加复赛。依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的评选办法,在初评赛活动中各备课组包括名师、校级学部级名师在内的全体英语教师人人参加,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呈现了许多的亮点,体现了“让优秀成为习惯”“把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进行到底”的我校优秀教师文化。
☆詹瑞芬老师(名师)的《Unit13 I Prefer Hamburgers》:
复习巩固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1)整合复习学过的食物词汇,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词汇,并能准确熟练地运用;2)总结复习谈论饮食喜好和习惯的句型,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表述自己或他人的饮食喜好和习惯;3)增强对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认识,能对不良饮食习惯提出建议。
紧扣学习内容和目标,詹老师采用“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听、说、读、写、议、用结合,通过创设情境、示范引导、图片展示、情感教育、联系生活实际、同伴互助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基础知识过关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汤盈盈老师的《Unit4 My favourite day is Monday》:
创新点是根据所学“星期”相关的单词,让学生参与制作自己的“日程表”。日程表的制作,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对于“星期”相关单词的认读,让他们关注了与英语有关联的生活小知识,由此增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制作过程中允许学生画画或者书写英语单词等不同形式,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黄琳老师的《Unit 4 I want a pet 》:
重点:1)听,说,读单词——spider、 turtle、 furry、scary、fastslow ;2)掌握句型—— “What are …?”“… are … ” ;难点1:Cats are furry 的对话掌握;3)句子认读,what are furry ?对重点单词解决方法是通过听录音,拼字母,做游戏,认读图片,小组读,个人读的方式反复操练单词。对难点的突破通过角色表演对话,炸弹游戏的形式。
☆毛晓娇老师的《 U11 Put the table against the wall》:
新授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主要句型:Put the … in\on\under… the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句型的学习。在操练重点句型时,分组进行实地操作,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本节课还有一个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完成任务,为此在读课文时采用了分组自由读,再合作表演的方式,效果较好。
☆李旭老师的《Unit 13: The Food and Drinks We Like》:
利用课件、图片、简笔画、实物等形式的教学手段相学习单词句型,情境性更强,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记住,强化了句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联系生活,使课堂英语生活化,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创造情景突破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各种课堂活动以及游戏,解决相应的英语应用问题。
☆贺光艳老师的《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
在课堂是“动态的课堂”的理念指导下,贺老师善于把握了课堂的动态生成,突破预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课堂上敢于给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和时间,课堂设计给优生以更多思维上的碰撞和交流,让其他的学生也有更多对语言知识的感受和认知。
☆赵彦老师的《Unit 11》:
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学习,本课将落脚点落在了阅读和写话上。通过不断复现重点句型,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展开口头操练,继而将难点消化在阅读短文上。随后,老师将短文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画出来,由此明确了写话的方法,并落在笔头练习,达到了成功写话的目的。
☆ 陈竹丽老师的《Unit 4 My favourite day is Monday》:
如“Let’s talk”,其教学重点是学生对“What day is it today? It…..today”和“It is your turn to…,It is my turn to….”的掌握和灵活使用。遵循课前热身—复习旧知识—呈现学习—巩固操练—总结的教学主线,各环节动静结合,在操练单词和句型中设置学生活动。视频、PPT、单词卡片等穿插使用,学习活动多样。亮点在于:教学难度从易到难,环节紧扣,过渡自然,教学方式多样,学生的状态始终保持活跃而投入。
☆文静老师的《Unit 13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故事教学课,教学内容是伊索寓言里面的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先是让学生通过图片描述的方式,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然后通过听读、跟读、齐读,让学生熟悉整个故事,进而达到分角色表演和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整个故事的目的。学生复述故事积极而踊跃,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吴晟亮老师的《Unit 11 Radio and Television》: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完成学习内容,由收音机、电视机等简笔画做板书,引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从而降低了知识点的学习难度。课堂上教师能有效地改编教材,将一篇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课文改编成短文的形式,对转换学生的思维训练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童君老师的《Unit4Story Time》:
故事充满童趣,学生很喜欢。首先,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能理解故事的意思并表演,能用Where is…?/ It’s in /on/under/behind the…正确提问和回答。教学重点是理解故事意思,难点是句型Where is…?/ It’s in /on/under/behind the…的正确提问与故事表演。
突破重点时,教师首先利用自制PPT第一次讲述故事(解决生词ghost),针对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再利用故事图片第二次讲述故事,接着让学生观看故事动画自己讲故事,至此多数学生理解了故事大意。在突破难点“用句型Where is…?/ It’s in /on/under/behind the…正确提问和回答”时,教师先用实物来提问:Where is my bag? 让学生用It’s…来回答。通过多次的示范,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桌间互相提问后,再进行小组展示,使学生掌握了句型的用法。在故事表演环节,学生表现很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彭娜老师的《Unit 13 I Prefer Hamburgers》:
课堂上老师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对学生有热情、有耐心,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创设师生了情感”互动”的教学,同时利用简洁、明快、风趣、鼓励的言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英语不再是负担,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李清君老师的《Unit5 I Want A Pet》Story Time 部分:
该课充分展现了一年级孩子的说话能力……虽是故事,但以对话形式为主,突出了孩子们口语交际的教学特点。通过热身运动,老师提出了问题,师生互动,由此引出了介词:over, 再引出了要学习的重点句子:Do you have a pet, Bobby?No , I don’t. 然后小组操练,两人扮演。通过操练来突破故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练习的形式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
这次以小学英语备课组为单位的初赛活动,进一步活跃并增强了学科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人参赛,纯粹的学术探讨,大家从不同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当中获得了不少的信息,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依据评选方案,将有六位老师进入学校复赛,届时小学英语组名师们将会面向全校展示青年教师们精彩的教学才华,让大家感受到小学部师生们投入的状态和鲜活的成果,以最佳的教师阵容和更加有力量的状态进军决赛,也为全校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新的思考,更加扎实有效的行动。(教科研 武珊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