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研讨活动”
研讨课促提升 新教师展身手
“得课堂者得天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学校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研讨提升”系列活动中,初中语文组严格按照“三步八环节”的研究步骤,在课堂研究改进方面开展了系列有意义的实践和探索。
(一)客观诊断 沟通反馈
按照计划,初中语文组三位学校学科指导组成员利用第十三、十四两周的时间,深入课堂,认真听了八位老师的常态课,然后共同诊断,达成共识,并形成了书面调研报告。
课后,指导组成员真诚地及时和相关老师反馈、沟通。同时在教研组内总结推广了各位老师优秀的经验做法,同时也指出了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研讨。
为了有效研究探讨并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教研组推出了系列研究课的活动。
(二)集体备课 精彩展示
第一轮研讨课先由李艾霏、李文龙两位老师承担。这两位老师都是本学期加盟我校的新教师。根据自身优势,结合组内常态课出现的共性问题,李文龙老师选择了“改进课堂设计和有效提问”作为研究点;李艾霏老师从“加强交往,让课堂‘活’起来”作为重点突破。
组内老师共同研究选定教学内容,集体收集有关参考资料,研究教法,按照“个体研究——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分头准备、上课——自我反思、同伴评课——再反思”这样一个规范的操作过程,共同备好课,然后由两位老师承担研究公开课的任务。
李文龙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李老师以自己的智慧和幽默,让学生思维迸发。第二环节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通过朗读作出自己的评价。第三环节是在朗读的基础对诗歌内容进行探究。第四环节课外知识拓展,通过学生观察,展开联想,想象,表达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整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感,课堂提问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富有一定的启发性。
李艾霏老师的这节作文讲评课也十分精彩,不管是老师的评讲,还是学生的习作,都有一种浓浓的文学气息。“让我欢喜让我忧”总结了学生的作文情况,老师很详细地分析了学生的选材,采用“金榜题名——崛起之秀——最佳书写”等方式及时对“作文优秀”、“作文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对写作片段精彩的学生以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学生朗读展示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评点,生生多方交流互动,学生更清晰明确的知道他人的写作的优缺点,增强了感悟。
“我来诊断”环节,让学生诊断文章的写作问题,再一次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巩固加强的作用。“教你一招—点题”,既实用又贴近学生的学习要求。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探究质疑”的精神和要求。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参与度较深。
(三)共同研讨 引发思考
研讨课后,教研组组织老师围绕两位老师不同的研究点,进行了书面评议,客观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听课感受:
对李艾菲老师研究课的评议:
课堂师生互动较好,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教学思路清晰,金榜题名和佳作亮相激励学生写作积极性,精彩片段发掘学生闪光点,教你一招,范文引路使学生学有所得。如果能有一些写作理论上的提升和点拨就更为出色。
李老师善于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学生的作文点评到位,同时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课堂上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例子典型,辅以实战训练,做到“授之以渔”,学生学之有法。
李老师富有激情,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合力。对学生鼓励多,课堂气氛活跃。引用诗句做颁奖词,富有创新。内容充实,整堂课有评,有读,有讨论,有练。
对李文龙老师研究课的评议:
李文龙老师的课是诗歌教学,整节课教学内容丰富,采用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李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相应问题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内容、字词、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探究,巧设问题,令课堂教学十分顺利、有层次。
教学重点较为突出,紧扣联想和想象分析文章。关于联想和想象这个知识难点突破较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但作为一篇抒情诗歌,朗读可以更多一些,诗味可以更浓点。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平等对话;善于引导学生,语言幽默。
老师教态稳重,具有亲合力。由写法入手,此讲法颇有新意。教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本堂课目标比较清晰,重难点较突出,课堂容量较大,比较有效。但问题设计可以再考虑,学生思维的含量可提高。
(四)强化反思自我提升
教然后知困,反思促进提升。课后,两位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研讨点进行了认真反思;之后,结合组内老师的评议,又进行了再反思。
教学反思之一:
《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作者:李文龙)
这堂课是本着目标教学的要求来设计的。
(一)确立了这堂课主题:想象和联想理解与运用,并且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了生动形象的介绍。
(二)明确了三个教学目标: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解联想和想象这两种写作方法;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三)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到了知识层次性的设计,即: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探究——词语探究——思想感情探究——知识拓展。
(四)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了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把知识点尽量设计成问题的形式,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在语言表达方面尽量采用幽默随和的语言,以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这堂课不足的是:1、在问题的设计上过细过多,没有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整堂课在时间安排上过于紧张。2、知识拓展不够深入,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动手写。3、课堂内容过多,没有留出余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4、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朗读与理解相结合,应该让同学边读边回答问题。
这堂课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清晰,达到了讲、读、思、探、说、练于一体的效果,我认为基本达到了目标教学的要求。但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学习,积极探索。
教学反思之二:
作文讲评教学反思(作者:李艾霏)
目前学生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难”,即:学生怕作文——下笔难,想作文——成文难,会作文——做好难。所以每次作文写作都要进行详尽的指导,作文后的评讲更不能忽略,这对于学生写作后的总结与反思,有很大的激励与提升作用。
本节课我讲评的内容是上周所布置的作文《我懂得了——》。教学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总体评价、选材分析、金榜题名、精彩片断、最佳书写、我来诊断、教你一招。教学目标主要是以表扬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学生的写作优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重点。另外,针对这次作文存在偏题离题现象进行纠正性的指导。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这节课在表扬激励学生这一块做得不错:金榜题名和佳作亮相激励学生写作积极性,精彩片段发掘学生闪光点,及时地给予作文优秀,作文进步的学生表扬,同时还给一些有精彩写作片段的学生以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学生朗读展示自己作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评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明确的知道他人的写作时的优缺点,从而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诊断文章,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巩固加强作用。
但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对于“作文讲评”我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其核心所在,只想着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有些急功近利而忘乎其宗。后面所安排的“教你一招”占用了点评的时间,显得画蛇添足了,其实这一个可拿到作文指导课来上。这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之处,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作文欣赏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没有结合实例,依据不够,有些空洞。
非常感谢语文组的同仁们,给我提的许多宝贵建议,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得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唐主任的一番点评,更让我茅塞顿开,眼前一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课堂研讨月”活动中,语文组内客观诊断,真诚沟通;针对问题,有效研究;集体贡献智慧,个人精彩展示;众人畅所欲言,老师静心反思。通过研讨,组内提供课例平台,老师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课堂教学常见的共性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较好体现了课堂研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