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陈少君老师语文全区公开课获高评价
2009年10月22日下午,海珠区初二语文教研活动在我校B215阶梯室进行,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古诗文的教学的有趣有效”。来自全区各中学近百名初二语文教师观摩了我校初中部陈少君老师执教的语文公开课——《三峡》。课后全体老师集体评课,高度评价了这节公开课。
陈少君老师的《三峡》公开课,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各个方面都较好地展示了名校教师的教学风范。课堂上学生积极活跃、敢于表现、富有个性的思考,也充分体现了名校学生的优秀风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课堂氛围典雅而舒适。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板块式教学,“比一比”、“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写一写”五个环节紧凑有致,教师通过朗读、品析、讨论、检测等手段,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活动,效果显著。
课堂上的朗读环节成为了一大亮点,齐读、领读、比读、演读、品读,多种朗读方式相互结合进行,课堂上书声琅琅,师生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大家感受到这便是一种美的享受了。课后评课,许多听课老师都请教陈老师平时是如何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的。
课后,陈少君老师从教材说明、教学设想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并结合上课的感受反思了这节课的“遗憾”之处。
随后,海珠区初二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姚咏梅老师对该课进行了点评:古诗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当前有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如何使得学生由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如何使古诗文的教学更有趣更有效?陈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她对本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心组的姚老师简明扼要地概括认为该课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激之有趣,二是导之以法,三是养之以习,建议老师们加以借鉴。其他观课老师也积极参与了评课,并就“古诗文教学的有趣、有效性”展开讨论,交流了本校古诗文教学的做法或经验。
附部分老师的评课:
中大附中:陈老师的课最成功的一点是“激趣”,用伴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与充满激情的导入语,拉近古今,拉近生活,拉近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来评,来品,来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积极性。
南石中学:这一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采取了小组竞赛,让学生当导游、当老师,这些环节十分成功,使教学有趣有效。
赤岗中学:整节课以“趣”贯穿起来。趣导、趣读、趣品、趣说,学生在陈老师的引导下敢于“说”,层层深入地理解了掌握了学习内容。陈老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明了,教态严肃中又给人温暖感觉。
海珠中学:陈老师的课重点非常突出,抓住了三峡的山美、水美,教学过程也给人美的享受。还结合中考考点,点拨学生,注重课外知识的迁移,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春晖学校:从这节课看出教师的朗读指导非常好,学生的朗读水平高,课堂书声此起彼伏,给人美的享受。因教学内容较多。如果分两个课时,教学中的“品”“析”可以做得更到位。
26中:陈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亮点,例如在教学字词时,扣住教学内容为三峡的山水,而巧妙地归纳出以“山”“水”为偏旁的生字,非常有新意。又如小组竞赛开展得十分好,活而有序。
南武中学:这节课《三峡》是一篇经典美文,而给我的感受是老师美,学生美。老师美,美在教之有法,教学语言美,教学设计美。学生美,美在学之有序,精神饱满,学习情绪高涨。
我校教科研:陈老师《三峡》这节课很有价值。其价值至少有三点:
其一,注重“根本”——基本知识的积累及基本能力的锻炼,如:生字难词的认、读、写的自学与过关,阅读、朗读的方法指导或提示,特别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这特别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其二,注重“适合”——尤其是学习方式的适合,初二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也渴望表现更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帮助支持,如:本课目的性强且有助于他们表现的小组互助、学习展示等活动,都得到了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和专注的投入;
其三,注重“学以致用”——学习内容联系实际的理解与运用,如:本课《三峡》与李白的《白帝城》一诗的联系对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中的内容、结合课文以导游身份讲述,等等,都强调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实践,这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性经验的形成与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实践性“经验”的积累而来。
如果我们对这节课再认真理性的加以分析和研究,它会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思考与探索,如:课堂教学环节流程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会更有效?怎样确保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趣而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