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学启蒙成果展示艺术晚会圆满成功
走进国学经典,铸我中国灵魂
“与经典为伴,铸中国灵魂!”用国学经典的浸润,培育学生的“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现代人”,进一步深化小学部国学启蒙的教育特色,检验国学启蒙教育的成果。6月4日晚,筹备已久的小学部“走进国学经典,铸我中国灵魂”艺术节晚会如期举行,中小学部近700人师生参加了这台晚会展示演出,全面展现了我校国学启蒙教学的丰硕成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光辉而灿烂。在风云变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少优秀文明成果。诗词歌赋,国学经典,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是一个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炎黄子孙的心灵里渗透着华夏文明的血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让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这台晚会是我校小学部国学启蒙特色课程的完美体现。整台晚会弥补着浓重的书香气息,节目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晚会节目编排紧凑而科学,共分四个篇章:序幕,第一篇章:走进诗的海洋,第二篇章:品味经典华章,第三篇章:壮怀词曲的激昂,第四篇章:托起明天的太阳。
晚会以每个年级必学必背的经典诗文为主,采用诵读、表演、歌舞、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节目题材新颖,设计独特,在古典诗文吟唱、表演中加入现代元素,观赏性强。
第一篇章:走进诗的海洋
晚会在学校合唱队的大合唱《读唐诗》的精彩中拉开序幕。诗,在大唐盛世时发展到了极致,到了后来“唐诗”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代表。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天朝大国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在诗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悟诗情、诗意、诗境的美。《春晓》、《游子吟》、《悯农》、《四季诗韵》、《江南咏荷》、唐诗联唱、童诗童趣歌表演,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却让小同学们编成了合唱、歌舞、大联唱,别致新颖,意趣盎然。
在诗的海洋里,同学们不难体会这种文化现象的博大精深,那诗的韵律、诗的情感、诗的意境,被同学们用歌舞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章:品味经典华章
接下来的是经典中的经典,古人云:“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古人读经典而知礼,读史书以明智,著书言说以传后人。一部《三字经》浓缩了几千年的行为规范。在短短的千言之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古人注重个人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唱三字经”艺术小组的同学们的精彩演绎把在场的师生、家长带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小舞蹈队表演的“我学弟子规”,感动了在场的同学,台上台下自发互动,融为一体。
在整个人生历程当中,修身被排在第一位,所以学童在入学之初的必修课是《弟子规》。悠悠华夏五千年,中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精粹能够传承下去。
第三篇章:壮怀词曲的激昂
唐诗宋词,都是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精华。相对于唐诗的大气醇和,宋词更能表达古人感情的真挚细腻,一曲《满江红》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英雄怒发冲冠, 仰天长啸, 誓死收复祖国河山,豪情万丈。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星空中,闪烁着许多耀眼的星星。花木兰、司马光就是这星星中闪亮的一颗,花木兰替父从军,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代代相传,三年四班的歌表演《花木兰》、五年一班的《兰亭序》、五年三班的《满江红》的宏大场面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用歌舞的形式重现了历史的风采。
戏曲,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中的脸谱更是精彩绝伦。由一年级裴一非和音乐选修组的同学们带来的表演唱《唱脸谱》,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的教师集体朗诵“走进经典”让在场的家长来宾找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如此优秀的答案,来宾们不断感慨: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太幸运了,学校开办初期,我们就选择了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
第四篇章:托起明天的太阳
初中部的歌曲《我们和未来有约》,舞蹈《雨燕》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小学部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后,又有了更大的舞台,又有了更好的发展。他们的演出为晚会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少年是灿烂的朝阳,少年是祖国的明天。少年强则国强。
一百多年前,志士文人梁启超先生振臂疾呼,写下了《少年中国说》这一传世之作。四年级70人集体朗诵的《少年中国说》响彻云霄,预示着我们明天更加的美好。
伴着诵读经典的铿锵余韵,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走进国学经典,铸我中国灵魂”艺术节徐徐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