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金两银我校教师“海教杯”获奖反响大
四月,是一个绽放诗意的季节;四月,是一个播种生命的季节,四月,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季节。对于小学部来说,四月是喜讯频传的季节,也是课堂教学的丰收季节。随着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海教杯”各科赛事落下帷幕,决赛成绩频频揭晓,我校四名选手在这次“海教杯”大赛中大显身手,分别夺得了两金两银的骄人成绩,在海珠区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饷。
熊国娟老师荣获“海教杯”数学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陈震老师荣获“海教杯”信息技术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雷永国老师荣获“海教杯”美术决赛二等奖;
包新云老师荣获“海教杯”语文决赛二等奖。
“海教杯”是海珠区每两年一次的盛大教学比赛,其影响度相当于海珠区教育界的一场“奥林匹克”运动会。各位参赛选手为海珠区近百所小学的教学骨干或优秀教师。大赛分预决赛两阶段进行,上学期以学区为单位,分片进行了预赛。在预赛入围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了决赛。
这次“海教杯”教学大赛较以往相比,在比赛形式以及课题抽签方面都做了很多改进。缩短了参赛教师备课时间,加大了比赛的难度。
主题明确——要求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三大特色:有风格,有个性,有特色;
备赛时短——参赛教师只能提前两天抽签,异地教学。
重重过关——为了保证决赛的顺利进行,上学期通过片区预赛确定了决赛选手。
开放评价——这次比赛的整个过程都全面公开,对于参赛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这次“海教杯”取得的瞩目成绩,一方面证实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实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教研组团结协作的风范。
本次活动得到了信息中心和总务处的大力支持,真正体现了三个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价值共同体。
附文:《海教印象——解密成功》
(一)成功源自梦想
只要是优秀的教师,都会有一个教育梦想。只要是优秀教师,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梦想自己的教育艺术之花开得灿烂,渴望自己的教学艺术境界结出硕果。这次参加海教杯的教师,他们就是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从预赛闯进决赛,在赛场上用智慧和勇气,有自信和实力与对手角逐,最终登上宝座,获得佳绩的。冠军的花环从来都是用荆刺编成的。在通往冠军与佳绩的路上,我们的参赛教师付出的不仅是时间,拼搏的也不仅是智慧。赛前准备的每一分每一秒,除了体力的较量,更多的是一种意志的较量,一种信心的较量。我们的四位老师坚强地挺了过来。谁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他们用自己从容的发挥,赢得了听课教师的掌声,赢得了评委的赞赏。他们用自己的酣畅淋漓的发挥,凭着自己独具匠心的设计,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是北大附中的骄傲,是小学部的骄傲,是每一个教研组的骄傲。有梦想就会有成功,有强烈的梦想就会更快地实现成功。
记忆最清楚的是陈震老师,在参赛名单确定之后,陈老师的第一句话是:江主任,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力的,争取拿一等奖。陈老师从容的笑容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二)成功源自积累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种偶然。像奥运会冠军获得者一样,我们的参赛教师从被确定为海教杯参赛选手的那一天起,强烈的责任感和执著的事业心就驱使着他们以参赛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以参赛者的心态关注学科的教研动态。记得赵彦老师在参加预赛时,仅教学光碟就看了许多。为了尽快提高自己,赵老师星夜备课,主动向市教研员鲁宗干老师请教。虽然预赛失利,但赵老师的成长以及赵老师全力以赴的参赛态度告诉我们,她依然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
熊国娟老师在预决赛期间,也是阅读了许多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看了许多教学光盘,点点滴滴的积累,踏踏实实地思考,成就了熊老师在决赛课上的亮丽风彩。她亲切的教学语言,机智的课堂驾驭,巧妙的教学设计,灵动的教学风格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包新云老师在担任备课组长,班主任等职务的情况下,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包老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态从容对待。凭着自己娴熟的教学艺术,简洁的语言,激情的演绎,适机的点拨,包老师的课堂同样是精彩不断。
雷永国老师在参赛期间也借阅了许多教学资料,观看了不少教学课例。在决赛课上,雷老师凭着自己科学的设计,艺术的语言,魅力的形象,浓厚的氛围营造上出了一堂耳目一新的美术欣赏课。在课上,他是一位教师,又像是一位主持。随着诗意的解说,伴着幽雅的音乐,他带着孩子们徜徉在画家齐白石的艺术殿堂。
陈震老师素来以实力派著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坛上早有声名。陈老师的成功源于他平时对教学工作的严谨,源于她对自己学科的深刻思考,源于她积极参与区学科教研的深厚积累。辛勤耕耘的结果终究是金灿灿的收获。
(三)成功源自研究
像许多赛事一样,“海教杯”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比武,也是学校之间教研实力的规模战役。它更需要集体的力量,需量集体的智慧,需要团队成员的真诚关爱与帮助。
在这次“海教杯”的预决赛中,语、数、英、、美、信息五个教研组的教研合作体现得淋漓尽致,教研组长,相关教师倾尽全力,有力的出力,有计的献计。
陈军、马晓虹、李旭三位教研组长全程关注比赛全过程,从同课异构的每一节课陪同听课,组织评课,敲定方案,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教研组长的身影。
在同课异构过程中,特别值得感谢的老师有:
曾敏,李春城、牛丽红——身兼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在紧张忙碌的教学任务之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查询资料,设计教学,甚至半夜起来准备课件。
周志红,赵志生,陈军,董礼焱——接受同课异构任务毫无怨言,把参赛课当成自己的事对待,想参赛教师之所想,急参赛教师之所急。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累一点都没关系,就是怕对参赛教师没帮助。为了给参赛教师更好的思路,赵志生老师在教学设计上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给参赛教师以极大的启发。
信息技术学科的曹群,张菊红老师——和参赛教师一道做课件,做教具,一同备课,全程关注,钟主任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指导并关注校内外赛事进展情况。信息中心从梁锋主任到全体同仁对这次参赛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再次让大家领略到了信息中心这支卓越团队的力量和魅力。
美术课的刘丹丹和潘菲老师从听课到评课到课件的制作,全过程地参与,积极行动,热情配合,尽已所能,表现了很高的热情。
团队的合作和研究保证了参赛课的质量。
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只有过程的精细,才会有喜人的成果。海教杯的丰收是一件令全体教师兴奋的喜事,因为大家从中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加坚定了教改的信心。
2009“海教杯”必将随时间挪移的脚步离我们远去,但在“海教杯”参赛期间留下的紧张的一幕幕终将刻在每个老师的心中。
海教之风吹拂后的我们除了欣喜,还有无穷的神往。让我们带着共同期待迎接2010“明珠杯”、2011年“海教杯”的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