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展示课掀开全校“课堂研讨月”序幕
带着考察江苏课堂的学习成果,11月13日上午10:20,B215阶梯教室,初中部陈少君老师和初一(5)直升班40名同学一起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生动的语文课堂——郭沫若的《天上街市》。
本节课上,课堂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了,学生学习任务的要求更加清晰、目标达成的指向更加清楚,老师讲得少了,学生的“动”多了,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课堂达标训练得到了强化……老师优秀的教学水平、学生优异的课堂表现以及良好的课堂效果,都在课堂之中略见端倪!
雷丽霞校长、教科研钟和军主任,初中部唐少生主任、全体语文老师以及其他各科老师,小学部孙玉强主任也领着小学语文老师到场观摩,一起感受“新课堂”带给孩子们的喜悦和变化。
十一月是“全校‘改进我们的课堂’专题研讨展示月”活动,旨在探索“课堂教学目标优化策略、研究形成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至此,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多元开放高效课堂”研讨展示活动的大幕开场……
这节语文课是初中部外出考察后的第一节汇报课,继此之后还有英语、数学两课的汇报课,届时各学部老师将再结队前来,共同探讨“改进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结合优质课竞赛活动,各学部也将陆续推进“改进我们的课堂”专题研讨月活动,我们的课堂会变得越来越适合学生、越来越和谐高效,教学质量定能大幅度的全面提高!
通过这些系列深入的研讨展示课活动,老师们对于校长提出的我校“多元开放高效课堂”的内涵特质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到位的实践。也将帮助老师们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好、视野越来越开阔,努力成长为“名师、名家、名人”!
附:陈少君老师《天上街市》课堂文字实录
环节一:“出示目标、指导自学”(用时7分钟)
课堂伊始,老师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用十秒钟迅速浏览并记住关键字词,随后出示了“自学指导”——“请自由阅读,积极理解诗歌。六分钟后比谁能富有感情地朗诵,同时能正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并请一学生读出来。该环节用时不足一分钟。
随后学生按照要求开始自学。学生自学的时候,老师尽量不做干扰学生学习的事情,只是作一些提示,或观察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环节二:“汇报展示、点拔提升”(总用时37分钟)
1、展示互评、方法指导(用时8分钟)
六分钟后,学生开始汇报展示自学的成果。先是朗读课文,一学生朗诵之后,学生点评“读错字”或“读不准”……;这时老师作讲解,引导学生对“朗诵的要求和技巧”进行归纳——“读准(字、音、节奏)、流畅、有感情”。通过指导点拔,学生再次进行朗诵。
又一名学生上台朗诵,但提出要求“我读一句,请同学们读一句”;还有一男一女同学上台,学生要求配乐朗诵;随后全班同学一起诵读诗歌……前后学生的诵读效果,经过老师的引导点拔之后,明显进步不小!
2、归纳板演、理解课文(用时16分钟)
随后针对第一个问题“1、诗歌分哪三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学生先思考1分钟然后两个“军团”(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设学长)各派两2人到黑板上板演问题的结果。
当四名同学上台板演之后,老师问:“你们更喜欢这四个中的哪一个?”“为什么?”……老师对板演的结果进行了点评,也板书自己的结果与学生的加以比较,引导概括文章要做到“完整、贴切”。当中还穿插了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概括的活动内容。
老师还出示了另一问题:美在何处?请在书本上圈点批注。2分钟后请以“我喜欢_____这个词,因为它写出了________”来谈你的欣赏。两分钟后,学生进行了学习成果的展示,根据老师的样式“谈”自己的读诗心得;老师让学生猜自己喜欢诗中的哪个字,也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之后,学生又集体朗诵了课文的诗歌。
3、课堂活动、了解写法(用时9分钟)
针对第二个问题“诗歌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学生说是“比拟”;老师通过投影,一句诗一幅图、边读边播映,再问学生诗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学生说是“想像”,也有说是“联想”。老师对“想像”“联想”作了举例,进行了讲解。
随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开始了“当堂训练、联想接力”的学习活动,譬如:林材、钢笔……你会想到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联想”“想像”含义的理解。
4、引导概括、提升理解(用时4分钟)
这时老师问:“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那真是一幅美好的景象!同学们你想去哪里吗?”有学生说“想”,但一学生说:“不想,去了就回不来了!”……随后老师对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作了说明——“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
接着针对第三个问题“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谈了自己的概括和看法。大家对诗中的三个“定然……”很感兴趣,谈到了对诗中描绘的情景十分“向往、渴望(憧憬)”……
环节三:“达标检测、练习反馈”(用时3分钟)
最后是“课堂训练、当堂反馈”。老师出了一对联的上联:
先辈沫若批判黑暗现实构天上街市
让学生对下联。老师说,如果大家对出下联,就说明大家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了。于是学生“紧张”了起来,这时老师提示说:“大家需要讨论吗?”“需要!”“那给大家1分钟!”随后,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写:
后生(世)子孙享受幸福(光明)生活奔小康社会(建人间天堂)。
老师布置了“课外挑战”的作业——“片断续写:陈老师走到教室门口,她突然呆住了……”这节课到此全部结束,师生们似乎仍然“紧张”、却依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