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张吉玲老师文章在《广东教育》发表
小学部音乐教研组张吉玲老师的文章发表在《我的教育故事——被爱遗忘的角落》发表在《广东教育》综合版第10期。《广东教育》是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权威性刊物。
文章中,张老师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课堂上的一个小故事,正是在那节课上老师意外地发现了这位不起眼的“音乐天才”……故事中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样也再次体现了校长倡导的实践:教育从寻找教师自己的遗憾开始——“让遗憾远离我们的孩子”!
写教育故事,是我校老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途径之一。上学年我校老师广泛参与“我写我的教育故事”活动,老师们把自己成功的或遗憾的教育故事记录了下来,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这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促进自我反思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附:
我的教育故事
被爱遗忘的角落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张吉玲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已近十五个年头,带过小学、初中、高考学生。一路走来,有过不谙世故的困惑,经历过失败,也收获过成功。教过的学生更是数都数不清,当初让我愤怒或喜悦,无奈或激动的一张张面孔都已经变得模糊。但一些往事却总是时不时的闯进我的脑海,让我的心不时一阵揪紧,他似乎在告诫我,在提醒我,在督促我。
他是个奇丑无比的男孩,斜眼,歪嘴,嘴角上有一颗很大的痣。表情木讷。第一次上课我就把他安排在最靠角落的位置。以后每次上课我有意的不去注意他,只因为他的长相让我实在不愉快。他很乖,从不闹事。正因为这样,我几乎当他不存在了。课一天天的进行,学生和我相处融洽,领导对我的工作也赞赏有加。我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音乐教师。直到那一次的音乐课……
那时已近学期末,在那节音乐课上,我安排了旋律听辨和节奏听辨,这个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但因为教材上的内容已基本完成,所以考虑将程度拔高一下也没有关系,正好可以看看孩子们的音乐潜能。我首先安排了节奏听辨的游戏:将节奏谱写在黑板上,老师任意敲击其中一条,学生抢对应节奏谱的凳子。游戏孩子们玩的异常开心,争先恐后的举手要求上来玩。接着我增加难度,让学生听辨单音,这下有一半人不敢举手了,举手起来听辨的都是平时的音乐尖子生。为了看看这几个孩子的音乐潜能,我索性将难度提高,弹奏一个乐句,让学生把音符唱出来。旋律弹出来后,教室一片寂静,没有人举手,我点了几个人的名字,要么唱不出来,要么结结巴巴。
我有些泄气了,这时有个声音说,让某某来听,声音一出,马上有附和的声音,让他来,让他来,教室喧闹起来,孩子们有一种恶作剧后的兴奋。有两个小孩甚至已经把他拽了起来。我有些恼怒,小小年级却居然有这样的攻击性。
我正想发作,却看见他红着脸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心里一阵不忍。告诉他只要能模唱出来就可以,不用唱唱名。谁知我刚弹了一个音,他不假思索就唱了出来,音准,音色居然非常好。我有些愕然,教室也安静极了。接着,我又弹了几个单音,准确无误,不知为什么,我的脸有些发烫,跟着我又弹了一个较长的乐句,他依旧很准确的将音符唱了出来,声音干净清亮。
“你学过钢琴吗?”他傻傻的摇摇头。
“学过别的乐器?”他依旧摇摇头。
“那这七个音符你怎么会唱呢?”
“你教的”他含混不清地说。
我愣了一下,七个唱名我从来没有系统的讲过,也没有要求他们记过,没有学过乐器的同学是很难记住而且唱准的。不知为什么,我的心跳在加快,心情很复杂,有一些尴尬,也有一些惊喜。想了想,我决定弹奏和弦。把要求对他说了以后,手腕一抖,弹奏了三和弦。
他稍加思考一下,非常准确的唱出了三个音。我又弹奏了几个和弦,依旧准确。天哪,这是个天才,要知道,三和弦的唱名听辨是音乐高等学府的学生视唱练耳课的内容。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居然有这样灵敏的耳朵和极高的音准。这时我的心情只剩下激动了。我鼓起掌,所有同学都鼓起掌。他的脸上充满了光彩。
但紧接着,期末复习开始了,我的音乐课也结束了。我忙着准备一大堆的期末上交资料。再接着,就是考试,阅卷,开会。直到他放假离开学校,我没有再见到他。放假前,我找到班主任要了他***电话,准备假期联系一下,告诉他孩子这方面超人的天赋。
可一个寒假,忙着同学聚会,忙着旅游,忙着过年。电话一直没打,心里总安慰自己,等开学吧,和她妈妈面谈。二十多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开学的第一天,我找到那位班主任,希望他来报名时通知我一声。可老师告诉我,他不来了,全家搬家去了香港。
我愣住了,赶紧掏出手机拨了他电话,却被告知号码已欠费停机。我失望极了,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班主任看见我的表情打趣道:哟,舍不得他,难怪他妈妈打电话时还说,孩子不想走,说音乐老师特别喜欢他。听到这话,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经常想起他,想他是不是还被安排在角落坐着,是不是依旧没有任何人注意他。每次想到这,我都异常难受。在我潜意识里,我总觉得我可以改变这一切的。如果我早一点发现他的音乐才能,或者发现之后及时地告诉家长,告诉孩子,也许他的人生就会充满关爱充满阳光了。可是我却什么都没来得及做。
直到今天,我仍旧从事教师的行业,可从那以后,我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我不敢有一点懈怠,我提醒自己,要去关注任何一个学生,或许音乐天才就在他们中间,或许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