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康健校长一行到成都重庆学校慰问
2008年5月22日至25日,北大附中康健校长在公司总裁林浩和总裁助理刘平陪同下,分别赴成都实验学校和重庆实验学校慰问全体师生,并作专场报告。
北大附中校长康健北大附中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林浩
成都:
5月22日晚22时,康校长一下飞机就立即赶到成都分校看望了正在上晚自习的学生,赞赏同学们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能面对余震威胁、积极调整心态备战中高考的勇气,随后到高一(1)班与同学简短交流了高考答题技巧。
5月23日上午9时,学校举行全体教师大会。康校长代表北大附中党政领导和工会,向身处地震灾区最近的成都分校全体师生员工表示亲切慰问,向校领导和教师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无私无畏精神表示钦佩和敬意。康校长向全体教师介绍了在5月19日下午2点28分举国哀悼汶川大地震罹难同胞时北大附中人的感受,以“大灾育大爱,大难必兴邦”为主题,谈到了对这场地震灾难的理解,谈到了以吴忠红、谭千秋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灾难发生时表现出的爱生如子、慷慨献身精神,以及在大灾之后作为教师应负的社会责任,尤其要认识到教师对学生心理抚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灾大难面前,不要逃避,不要消极,关爱学生、尊重生命、团结友爱是共渡难关的关键。康校长最后倡导全体北大附中人要紧密配合,让我们共同用爱心与责任的实际行动帮助灾区孩子。
在会上,林总代表公司和学校董事会向经历大地震威胁、至今仍处于余震不断惊扰中的全体教师表示了亲切慰问,对在都江堰招生时因地震而受伤、逃生后又不顾个人安危救人的两位青年教师表示了由衷敬佩和感动。林总会上宣布,公司已号召员工募捐,对我校家庭中受灾的学生和教师员工给予援助,目前捐款已转给学校。学校董事会批准的慰问金也已拨付学校。最后,林总鼓励大家,在公司和所属兄弟学校的强有力支持下,在北大附中的感召和帮助下,成都分校一定能够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引导学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在中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5月23日下午,林总随康校长一行赴地震灾区了解受灾学校的学生安置情况,途经了什邡市、绵竹市和汉旺镇,均是受灾严重地区。根据实地了解的情况,下一步将商定我们的救助方案。
重庆:
5月25日上午康校长到达重庆分校,11时与经开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陈昌武交流了办学情况,并同时为学校题词。康校长题词是:“人本和谐,教学相长”; 陈副局长题词是:“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为北部新区教育发展起好带头作用”。中午,康校长、林总、陈副局长等与在校全体师生共进午餐。
下午2时,学校举行全体教师大会。康校长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并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报告涉及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多难兴邦。希望教师们能给学生上一堂如何理解灾难的课,告诉学生无论人类历史还是现实证明,面对灾害时,人不能后退,要空前团结,在灾难面前,人应该变得坚强和睿智;二是北大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秉承这一精神,才是北大和北大附中,北大人淡泊、沉着、不张扬、有社会责任感的风格,也应当带到重庆学校中来。三是北大附中与重庆学校及其他分校的协作关系。在这方面,康校长强调了四点意见,首先,重庆分校应当勇于创造自身经验,北大附中的做法与经验不一定就适合分校,北大附中的教师也不一定都比分校的优秀,分校要有这个自信;第二,可以通过建立专家工作室加强交流,交流是教师提高水平的关键,当然自身努力也是一方面,但交流更快捷、效果更明显,北大附中在这方面决不保守;第三,分校作为民办学校,要发挥体制优势,克服不稳定因素,鼓励教师执着追求、忠于教育事业,与北大附中形成体制互补;第四,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分校可以借助北大附中教科研优势,立足当地,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共享,同时促进当地教育科研水平提高。
林总最后发言时强调,公司从举办第一所分校以来已经有8年历史,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探索,实现了两个跨越:一是地域上的跨越,即北大附中从北京办学到北京之外办学;二是体制上的跨越,即北大附中从办公办学校到办民办学校。
附:康健校长讲话稿
永不忘却的纪念——康健校长哀悼汶川大地震罹难同胞
2008 年5月19日 康健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我们国家为在汶川大地震逝去的人们举行哀悼的第一天!
在这个举国悲恸的日子,我们怎能忘记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级大地震以来灾区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的日日夜夜,怎能忘记被埋在废墟黑暗中的生灵渴望生存,祈盼光明的分分秒秒。
与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下午2点28分,正是幼儿园的孩子们甜蜜午睡的时间;与我们学校的学生一样,下午2点28分正是下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在北川一中,一个班有六、七十个学生,一栋教学楼里有二十几个教学班,一个学校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和老师在上课。
瞬间,大地猛然抖动,大楼顷刻坍塌,大灾从天而落,大难无端嫁祸人间。几乎没有谁看到过程,悲惨的结局已经定格。数以千计的学生被撕碎了求学的梦想,夺去了花季的青春。他们太小了,他们走得太匆忙。被压在楼里的时候,有的同学在绝望中呼救,有的同学在唱歌,彼此鼓舞,竟然无视死神已经降临。年轻生命的突然逝去让我们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然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劫难定格的那一瞬间,庄严而高尚的生命迸发出灿烂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永恒!
当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时,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用他坚强的身躯和信念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什邡龙居小学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英语女老师向倩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保护了学生。在废墟中找到她的时候,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双手仍紧紧搂抱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12日下午,崇州怀远中学英语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他已经保护着一些学生走到了三楼,走向了生的希望。突然四楼又传来学生撕肝裂胆的呼救,令他不假思索地义无反顾地返回四楼,霎时间,楼板坍塌,吴老师永远留在了黑暗之中。
得救的学生们跪在老师的坟前,呼唤着老师的名字,久久地不愿起来。
一位校长镇定自若的指挥几乎拯救了一所学校的师生;几位忠于职守的教师带领几十名学生平安逃出了大山。
我们忘不了:在被掩埋的小学废墟旁,温总理用嘶哑、哽咽的声音,向废墟中的孩子喊话。一位在现场的记者即时写道:“年过花甲的总理已经哭得不成样子。”
大灾育大爱,大难必兴邦。
2008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灾难打倒过,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在艰难困苦中,愈挫愈坚,愈压愈强!
从12日到今天整整七天了。今天,中国人民以最庄严、肃穆的形式祭奠地震亡灵。
这七天,是全国人民抗震救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七天!就是在这短短七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奇迹由大爱不弃与生命坚强交织谱写!就是在这短短的七天,死神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与刚毅面前步步为退!就是在这短短的七天,和衷共济、坚强如钢的中国人民再一次告诉世界,那些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CNN们可以闭嘴了!那些企图肢解中华民族的藏独拙劣闹剧也该收场了!就是在这短短的七天,中国、四川、汶川吸引了全世界一切和平善良人们的关注、信服和钦佩的目光。
心系汶川,九州不眠。“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北大附中在地震后的第一个集会时间就表达了全体师生员工的爱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几天来,北大附中人正在用不同方式表达对灾区的关注,对受灾同胞的关心。自觉捐款,慷慨献血、踊跃寄送爱心卡片到灾区,在国外学习的孙亚梅老师也托在京的父亲送来捐款,校园处处显示了北大附中人崇高的爱心、责任和坚强!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以庄严、肃穆和真诚祈祷汶川地震罹难者安息!
让我们用爱心与责任的实际行动鼓励地震灾区的生者节哀、坚强!
让我们的同学们在民族的灾难、痛苦、悲伤的洗礼与砺炼中学会做人,学会坚强,懂得怎样做个真正的中国人!怎样自觉地担当起我们北大附中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