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两会特刊》刊登雷校长教育建言
2007年3月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布局“十一五” 关键时期的关键会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坐标上格外引人注目。两会期间,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很高知名度的中国新闻社,编发《中国新闻“两会”特刊——知名校长建言中国教改专辑》送至国家政要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中。特刊中汇集了全国19名知名校长对教育的感言建议,我校雷丽霞校长应邀撰写的教育建言《强化学校责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刊发其中。
雷校长在建言中提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就需要强化每一所学校都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校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两个核心点是办好学校的决定因素:一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即真正培养人;二是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即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主要任务应由学校承担,优质教育应当能够满足人民多层次的需求。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所有公办学校均衡、优质的发展上,也应当体现在切实保障人民有权选择,并享用优质的民办教育上,开通民间资金进入教育的无障碍通道,帮助民办教育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的又一根本出路。
校长的建言紧扣学校教育的培养本质和任务,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知名校长建言中国教改专辑》刊发后,备受两会代表的关注。
全文如下:
强化学校责任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就需要强化每一所学校都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这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校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是你的专业,是你承担的社会分工的职业责任!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从薄弱学校列民办名校,面对家长的期望和需求,面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真切的感受到,选择了教育行业,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校长职业,就选择了更大的责任!多年来校长的经历,我以下几个观点需要强化:
一、两个核心点是办好学校的决定因素
在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因素当中什么是决定因素?学校的经费投资、设施设备、人员待遇等方面必要而且重要,但关键还在于两个核心点:一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即真正培养人:二是要关注教师的发展,即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
二、培养孩子的主要任务应由学校承担
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但必须强化的是,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主要任务应该由学校、教师承担,因为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机构,教师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业人员,学校应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于家长的安心工作,因此教师的发展要定位在专业化上,应实实在在承担起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根据WTO,教育属于服务行业。各学校都要努力搞好服务,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发展,让家长放心。教育真正实现服务功能之时,就是教育的春天到来之日。
学校通过优质教育服务,使家长能够安心上作,不为子女教育整日担心,提高家长的幸福指数,教育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优质教育应当能够满足人民多层次的需求
研究需求、满足需求是市场规律,学校也应该研究需求,社会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学生成长的需求,优质教育应当能够满足人民多层次的需求,包括:学生考高分与升名校的基本需求;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较高需求;学生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需求。学校不光是要培养那些基础很好的学生,更要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很好的健康的发展。教育公平要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体现在“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优质的学校应追求“极强的加工能力、极强的转化能力、极强的培养能力”,而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招“好学生”、挖“好学生”上。
为此,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所有公办学校均衡、优质的发展上,也应当体现在切实保障人民有权选择,并享用优质的民办教育上,开通民间资金进入教育的无障碍通道、帮助民办教育提供更多优质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的又一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