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理科综合组研究课质量高受好评
5月18日,我们高中理科综合教研组推出了本学期教学研讨月的研究课。这次研究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试验和探索“案例探究教学模式及通用性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并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本次作课人是夏慧萍老师,课题是《人类遗传病》。
这轮研究课实施过程中,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学管理科科长、生物教研员、特级教师钟阳老师给予了及时深入的指导,对我们“踏踏实实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积极主动地拓展交流、开展反思与研讨”表示高度评价,对我们的研究课表示赞赏。
钟阳老师说:
①《人类遗传病》这一课难度很大,夏教师在课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研组“全员参与,共同研讨”教研方式具有实效性。
② 从讲课的形式看,采用了“案例”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夏老师有效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自学习、自己发现材料,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表反复提倡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③ 研究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小组合作,主动,交流,展示,尤其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汇报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两个典型“案例”的讨论中,小组组员相互交流、探讨、汇报、评价等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钟阳老师就“预设目标”和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生成目标”的协调统一进行了指导。钟老师指出,这对于知识教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上都是必须的!
雷校长、杨启华副校长、钟和军主任、杨新文主任等领导参与了听课。雷校长对研究课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评价、课堂教学探讨氛围的营造及效果”表示赞赏,同时也提出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如何真正地做到教师的有效“引领”和高质量的“激发”。
在整个研究课的实施过程中,杨校长一直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多次参与理科教研活动,给我们研究课的成功开展提出了及时宝贵的建议。杨校长要求,教师要提升高度,进一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搞好教学设计,课上教师要有教学机智,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这次研究课的成功是我们前一段教研活动的成果。在此之前,我们以研讨课、观摩课、汇报课为载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研究好课的标准,探讨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第2至5周);在交流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做好选题,开展集体备课(第6至8周);围绕研究点,请专家听课、评课,组内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课后交流(第9周);集科组之合力,推出研究课,实现研究课研究点的突破(第9-12周);认真组织教师总结提升,形成本学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第13-1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