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综组第一轮研究课成功举行
4月26日(星期四)上午,初中部理综组第一轮研究课在初二(5)班成功举行。参加这次研究课的领导老师有:海珠区教研室陈铁航老师,学校、学部领导,理综组全体教师及其它科组教师。
本次研究课的承担者是物理教师刘飞,她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为课题,进一步深化了理科综合组的研究方向—— “合作、探究、有效”。这是在周三进行组内集体备课、上课后,周四再次举行的研究课,达到“一课两讲”的效果。
本节课流程清晰: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实验数据——汇总实验数据——小组交流展示——教师总结归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应用,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课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了评课,大家结合两次听课,围绕研究点各抒己见。
研讨中,区教研室陈铁航老师对本轮研究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一课两讲”的尝试,便于更好地发现问题,有很好的比较和研究价值,符合广州市的教研方向,站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陈老师对本节研究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性学习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由“学生实验——得出数据——自己通过电脑展示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展示,使学生尝试了探究的成功与快乐,是一节成功的课。
2、本节课教学理念设计先进,体现在电功率测定的多样性,电路图的对比及学生自己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自己发现自己的结论等等,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都不多见。
3、学校研究课的成功开展,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因为一个新教师的教学思维习惯乃至于教学风格的的形成就是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学校研究课的开展对新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陈老师也指出,探究试验要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行表达,并且允许学生在试验中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对获得的知识会更有印象。
李延峰副校长对本节研究课也比较满意,指出这节课的理念、想法、构思都很好,但同时也指出本节课为追求完整,而对试讲中一些好的地方未能坚持,同时指出,实验课最好到实验室上,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实验的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