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用一把吉他感受“激趣”教学
今年春天,我加盟到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作为一名新老师,在我眼里,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生,新的教室,新的人际关系,连同新的教学理念使我在这个春天如获新生。
在这个春天,我和我的新学生从互相打量到互相欣赏,彼此都付出了很多。我奉送的是我的音乐,那流淌的乐声就是全部的语言。学生给我的,是默认,是期许,是掌声,是眼睛里那一汪动人的投入。
我很快喜欢上了这里。
四月二十号在校音乐室与高一(5)班的同学一起进行了一次“吉他之旅”的音乐汇报课。这堂课我思虑已久,我坚持一定要和学生有了最初的相互了解之后再来上这堂汇报课,从三月到四月,我自信走过了这个艰辛而有意义的行程。二十号那天,学生们精神抖擞,我能感觉出来他们是和我一起经历、享受亮相的激动和喜悦。在那四十五分钟里,我们是多么的相似呀,从焦虑不安到跃跃欲试,从紧张腼腆到洒脱从容,这一切都记载了我和他们的交流和成长。
我们教研组全部老师这一学期都围绕“课堂激趣教学模式实践”这一模式研究教学,我非常认同这一课题,而且,我认为音乐课比起其他学科以来更是要抓住学生兴趣,以此启迪学生,感召学生,是音乐教师的必备基本功。
我本着在课堂上如何“激趣”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做文章,尝试打破以往音乐鉴赏课那种枯燥、单调的僵局。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体验,整个课堂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有张有驰,学生反映热烈。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的:
(一)在优美的吉他声中给同学介绍吉他的发源和发展史。在这里我给同学们趣味兴地介绍了古埃及出现的里拉琴(Lyra.古代弦乐器)的初始制造是在乌龟壳上装几根弦而发明出来的,进而演变成吉他(六弦琴),然后里拉琴的外形成了当今音乐会徽的标志,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听的津津有味。
(二)按照其外型、构造及演奏方法的不同,向同学介绍吉他的种类:1.古典吉他(Classical Guitar) 2.民谣吉他(Folk Guitar)3.佛拉门哥吉他(Flamenco Guitar)4.夏威夷吉他(Hawian Guitar)5.匹克吉他(Pick Guitar) 6.电吉他等。在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吉他图片,特别搜集了很多极具个性的电吉他的图片,从视觉上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它的外型为什么会跟其它吉他不同,为什么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呢?这一环节要学生为自己选择一把或设计一把心爱的吉他,增强学生对吉他构造和外型的趣味兴了解。
(三)进行古典、民谣、电吉他的视听欣赏。这一环节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所选的歌曲情绪热烈奔放、听后使人积极向上,更重在激发学生青春年华的学习热情,就像歌词中唱到:“青春要做青春之最”的豪情壮志,激励同学们做到青春无悔。
(四)进行国内外著名电声乐队的介绍和国内外知名吉他演奏家的介绍,这一环节重在介绍学生们喜欢的一些乐队,让学生们自主回答,积极性很高。同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地评价,激发同学们在课堂上养成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一环节,在同学们那种期待的眼神中,我首先给他们献歌一首,自弹自唱了一曲很富有节奏感而且旋律优美的《狼》,唱后,同学们的掌声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良久,它告诉我他们很喜欢吉他弹唱。因此,我顺势让学生演唱《青春舞曲》、《真的爱你》这两首同学们都很乐意也很感兴趣的歌曲,同学们都演唱的很投入也很尽兴。最后我请本班的刘健聪同学也出来露一手,他是我在课前特意教他几节吉他弹唱课的学生,现在也是校音乐兴趣班的学生,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抱着吉他在学生面前酷酷地表演,很多学生都向他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同时同学们也为他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甚至情不自禁地为他打起节奏,台上台下一片欢腾,使本节课的气氛达到最高潮。
从课堂上同学们反馈给我的那种专注的眼神、那颇具专致的神态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我感受到了“激趣教学”的魅力。文综组组长贾佳辰老师随之为我点评,尤其是针对本校学生和具体而微的教学方式和环节上做的一些细致的点评同时使我受益非浅,“激趣教学”值得我去探索!
课后,我们组内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进行了多次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准备中继续进行从“激趣”这个主题上做文章,让自己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这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名师的摇篮中不断地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老师、名师而奋斗!
按:汪大友,2002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广州从事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曾辅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大赛并获一、二等奖,该教师也曾经在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声乐比赛中获奖,目前是广州市高中音乐中心组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