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科学组研究课总结与反思
课堂,成就名师的舞台
——小学品德科学组研究课总结与反思
小学思品教师 镇咸才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是啊!翻开名师的成功史,有哪一位的明艳不是惊现在课堂的那一刻,又有哪一位成功的背后不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然而,怎样奋斗?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在学校“将落实进行到底”的决心下,我们学部多次组织了有价值的研究课,我们组内教师积极参加讲课、听课、评课,聆听专家的指导,享受免费的高质量的培训,受益匪浅。回顾我们参与的研究课活动过程,我们感受颇多。
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是集古今中外教育的精华于一体,熔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智慧于一炉,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她为我们各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理念决定教法,我们教师应该吃透自己所教学科的新课标,并自觉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我组科学教师黎伟平在上《呼吸》一课,在收集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时候,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去自主探究、在尝试中想办法。课堂中,学生都很积极的进行探究和尝试,在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基本掌握收集气体的方法。体现了“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尽管在细节上还有些欠缺,但用李校长的话说是“大方向是对的”。理念对了,教学才有活力.
课堂教学就应该目标清晰、适当。名师的课堂上有些细节,看起来似乎是不经意之作,其实不然。他是有目的的,它是为目标服务的。目标不明确,课堂就显得有些零乱。目标明确、适当,教学线条就会清晰,教学就会有条不紊。黎伟平老师《呼吸》一课的教学就有这方面的教训。呼吸知识很复杂,学生究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目标不清晰,于是就陷入了学生说不清道不明的漩涡,无端的空耗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致使后面重点部分,即学生讨论试验方案、试验操作显得仓促,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清晰的目标哪里来?来源于教者对教材的深度的把握,来源于对学生深入的了解。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教师把自己较好的专业素养展示在学生面前,本身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最好的激发,对学生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学生的模仿欲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教师自身较好的专业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听音乐教师周丽娟《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周老师在范唱时,她边弹边唱,那甜美的嗓音,那美妙的旋律,那熟练的弹琴技艺,无不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陶醉,范唱完毕,学生不约而同的鼓掌,这时学生被音乐深深的吸引住了,学生得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接下来的课就非常顺手,水到渠成了。教然后知不足,教师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点点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越丰富素质越高越好,教师只有知识丰富素质高,在教学中才会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
课堂教学需要千锤百炼。一堂好课是需要集许多人的智慧,特别需要专家的指导,反复试讲才能成的。在这次的研究课中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试讲多遍,反复修改教案的教师的课,效果就比较好。而一些闭门造车的课就显得不足。因为试讲的过程,就是教学思路不断清晰的过程,就是教案学案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学情深入了解的过程,就是自信心越来越足的过程,就是不断磨练不断成长的过程,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不要怕麻烦而轻易的把它抛弃,百炼钢才能化成绕指柔嘛!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谦虚好学。教法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名师的教法都是虚心好学,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的体会是:学教法要在实践中学,要向同行学,向书本学,向专家学。要坚持写课后反思,写案例,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长期坚持,你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北大附中广州试验学校是发挥教师潜能的广阔舞台,这舞台不仅华丽,而且温暖。展翅飞翔吧,这里的鲜花永远属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片绚丽的天空将群星升起,灿若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