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组“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组“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科研“课堂教学研讨月”的有关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研究课的六个步骤,紧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主体, 努力打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
活动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按照“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六个步骤,规范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系列活动,促使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打造优质课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力,达到教师整体优化目的。
二、选题依据
选题方向:注重听、说、读、写语文能力提高。
教研目的:研讨探索“大语文意识下生命化课堂”建设模式,打造一个“创设一个有利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
教研重点:以情感为驱动力,落实散文的再创造,培养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培养表现力。
教学课题:《门》
教研方向:在教研组总课题研讨中扎实开展子课题的研究。重点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用情感摧动创造力。
三、教研活动过程:
1、12月4日至7日:全体教师备课、写出电子教案。12月7日(周四)集中说课,研讨如何备好一节课。
2、确定综合教案、试讲、研讨修正:如何利用情感教学开拓散文再创造,突出“大语文意识下的生命化课堂建设”特点,12月11日至16日(周四)在会议室试讲、研讨。
3、12月18日至23日在高一3班实地试讲,时间是21日(周四)上午第一听课,下午评课、修正、形成正式教案。
4、12月28日推出研讨课,地点、高一4班教室。
5、课后评课、小结、成果交流:包括参研教师的论文交流,活动形成性总结、成果展示。时间:元月上中旬全部完成本方案全部计划。
四、主讲教师:罗秋菊
1、试验班级:高一3、4班
2、参与备、说、评、研讨活动教师:樊景玉王守英刘立龙刘义青黄维栋朱伟平 刘传生
3、组织、策划:刘传生
4、文秘、主持:朱伟平
5、网上交流:樊景玉
6、影像资料:刘义青
7、成果收集:黄维栋
8、专家点评:杨启华特聘
五、成果预设与收集责任人:
1、同课题下的各自教案汇集;责任人:刘传生。
2、同课题研讨教案与实际教学状况的比较、原因、改正、补充、完善全过程实例资料汇集。责任人:朱伟平。
3、过程性备、评、说、教、研情况汇编材料;责任人:黄维栋。
4、影像资料汇编;责任人:刘义青。
5、 教师个人教学案例撰写汇集、相关主题下的案例:各教师写。汇集责任人:王守英。
6、教、听课反思与收获材料汇集;汇集责任人:刘立龙。
7、网上报道与交流;责任人:樊景玉
8、课题论文收集:刘传生
附1、教研组总课题:大语文意识下生命化课堂模式的创设
2、本次活动研究点是:散文课堂教学模式之用情感激励学生再创造能力。
3、预期形成教学论文:用情感摧动散文教学的再创造——刘传生
语文教师必须善于尊重生命、安顿灵魂 -——刘传生
门里门外的思考——罗秋菊
诗无达诂、文不一律是生命化课堂的源头活水—–教研组总结
其他教师成果设计另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