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组精心部署教学研讨月活动
高中语文组精心部署教学研讨月活动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高中部 高雨
三月二十二日下午,高中部语文组就全校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前提下,结合本学期学校相关要求,精心部署了今年教学研讨月活动。
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理解了学校培养名师,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活动的实践意义和研讨的方向。全体语文教师兴趣高,信心足,参与度大,百分之百的老师要求承担这次研讨月的主讲任务,大家认为,这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是走近名师、成就自我、超越人生价值的好机会。好机会人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谁也不愿坐失良机。
面对老师们的热情和期盼,教研组不忍心也不应该再有选择,只好做出了人人参与的决定。在此基础上,就研讨的方案大家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选择了备课组全力支持、用集体智慧成就每一位老师乐于研究的心愿。大家认为,跳出个人的小圈子,打消谁的课堂谁做主的观念,开拓视野,融众家之所长,用合力打造精品课堂,用精品成就名师能师。这是提高师资的一条捷径,也是造就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是捷径就得雷厉风行地走下去。全组教师欣然投入了教学研讨月部署方案的大讨论。经过研讨,高一教师选就必修4的1—3单元作为重点,高二教师选定了选修中现代散文为主攻方向,高三教师针对高考要求,选择了考场作文模式探讨。不同年级不同的学情选取不同的研究点,大家认为这就叫近、小、实,这就叫在教学中研讨,在研讨中教学。
就高中而言,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教研活动多,这是显而易见的困难。除了本校研讨月之外,语文组还要参加全市四大教研活动:一是名著阅读大赛,二是古诗文背默大赛、三是语文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师现场作文大赛。且不说大家都要面对的市督导和督导和一系列评估等工作。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全组通过研讨统一了认识。这就是抓主要矛盾突破。
究其一系列校内外活动,大家在研讨中找到了一个共性问题,这就是师资质量。研讨是为了提高师资,提高了师资其他一系列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此,大家同类项大合并,选定以研讨月为契机,提高师资,解决并参与所面临的一系列教研活动,美其名曰:一石二鸟。不但要全部参与,而且还要力争获奖。
一下午的研讨,认识统一了,方向明确了,主动参与热情高涨了。大家群策群力,拟出了本学期研讨月活动的备忘录:
高中语文组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
“课堂教学研讨月”活动备忘录
一、活动目的:
1、通过不同类课型的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能力。
2、展示一节课,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优秀课的达成度。
3、突出个性,形成课堂特色模式,加速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4,共同参与,以课题驱动,加快研究型教师团队建设步伐,为建校五周年献礼。
二、教研基本模式:
融学校六步为一体的研讨模式开展第一轮研究活动,即自选课题、小组议课、设计与展示、专家点评、综合提升、形成成果。
三、基本思路:
1、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
2、在专家指导下共建“科学、民主、开放的课堂”,实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课堂教学”并形成课程体系。
3、落实三维目标,把新课程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核心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新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目标。
四、基本设想:
1、一石二鸟:一个目标:寻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研讨月活动中将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督导评估和市级评估结合起来,凸现集体智慧和名校发展优势,以合力推动团队发展。
五、教研组总课题:用大语文意识打造生命化课堂
六、研究点
1、上次研究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文本再创造的可行性探究:罗秋菊、已形成模式
2、本学期研讨点:考场模式作文的指导与提高:高三级
高二:现代散文阅读中三点一考的教学探究。三点一难是指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考点
高一、中外古今小说情景教学模式探究、议论文质疑教学模式研究
以上是备课组依据教材和教学实际选定的研究点,各人具体研究点另行列表。
七:研究过程与安排
1、 三月预备:总结前一轮经验、确定本一轮活动方略、选定课型、课题、研究点、确立研讨主方向和成果预设。
2、 四月研讨、
第一周:备课、说课、形成教案
第二周:上课、评课、专家点评
第三周:名家示范、学习提升、形成模式
第四周:互相交流、形成成果、研讨小结
3、 五月交流
第2周、:校内交流、小组研究
第3至4周:校内外交流,具体时间由学部统一确定。
4、 六月总结、
第一周、组内总结交流评比
第二周、全市交流:成果提交给市青赛组委会参赛,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第二周:全校交流展示:成果展示形式与时间由学部确定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从 “近、小、实”出发,借教学研讨月之机,提高教学的“品质、水平、境界”,大家义不容辞,人人勇跃投入。
大家表示:
一定要在新课程中将教师定位在“民主”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在“跟踪教育”中实施“引导教学法”,以“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引导方式,将教学工作办成“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一种唤起”的教育。
一定要认真落实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使语文教学回归民族文化精神,达到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效果。
一定不辜负学校领导的良苦用心,在研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一条步入名师的研究之路,一条超越自我之路,一条终身学习、终身研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