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港澳及外籍孩子就读我校健康茁壮成长
“百名港澳及外籍孩子在我校”专题报道:不同文化同样收获
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谐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校园生活,优良的教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广阔的生源。现在我校就读的港澳台及外籍学生仅小学部就达103人,占总人数十分之一,初中部、高中部的港澳台及外籍学生也为数不少。
当这些外国孩子们操着自己国家的语言,带着自己国家的文化和习惯,走进我们学校这个环境当中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兴奋,更重要的是一种优势资源,更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是怎样让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学生们很好融合到一起?现在的他们不仅能听懂中国话,还会说中国话,也会写中国字,还练中国书法,学中国课程,习中华武术,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表现,在舞台上尽情舒展,在比赛中屡屡获奖……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们和我们中国孩子一样在校园里茁壮地健康成长,他们带给我们中国孩子更多的惊喜与进步!
广阔的生源实现了我校师生们对国际多元文化的理解,对我校办学目标“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落实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有力支持。这些港澳及外籍孩子们将在这里度过他们一生难忘的成长之路,与北大附中师生、广州、中国结下更深厚情谊!我们学校也会因此走上更加宽阔厚实的发展之路——培养世界公民的现代人!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我们摸索出一条适合这些孩子们的教育道路,走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已经让所有在我们学校学习的外籍孩子都有了一个同样的感受和收获,那就是:包容、宽容、笑容,思维活跃、健康成长。
以下是小学部港澳台学生及外籍孩子在我校学习情况的专题简介:
2006下半年在小学部的学生中,有港澳台学生30人,境外学生73人。其中美国5人,加拿大7人,日本12人,澳大利亚8人,新西兰1人,委内瑞拉7人,巴基斯坦1人,菲律宾1人,牙买加3人,南非4人,墨西哥1人,泰国1人,新加坡1人,意大利1人,印度尼西亚1人,韩国10人,荷兰1人,洪都拉斯2人,马达加斯加2人,叙利亚3人,马来西亚1人。
小学一年一班:
★大出来自日本,是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入校短短的几个月,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素质高、品行好,纪律观念强,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学习上他能严格要求自己,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完成课内外作业,各科成绩优秀。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好,运动场上经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在校运会上,他获得了本年级30米短跑冠军。
本学期班级开展了“我长大了”的活动,为了更好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认识到他们真的进步了,长大了,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写出孩子入学后的可喜变化。大出的妈妈是这样写的:
To:DIL
DIL,你上学上了快要4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刚上学几个星期,每到离开家的时候,你流着眼泪,妈妈也跟着流眼泪。那时候,妈妈很担心。因为你从来没离开过妈妈、爸爸的身边。
“在学校,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有没有好好吃饭?会不会感冒?”妈妈、爸爸担心了不少。但是,妈妈很快就知道了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每次你回来时,妈妈发现了你的进步。比如:刷牙、冲凉、洗头发、叠衣服,你什么都会做了,妈妈很高兴。
学习上也是,你比以前主动多了,认识的字也不少,拼音也会读,很多人说,DIL的中国话说得比父母好很多,现在你是个妈妈、爸爸的好老师。还有礼仪方面,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碰到保安叔叔、阿姨就主动打个招呼,跟爸爸说工作辛苦了等等。有时还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觉得你长大了,现在不只是看自己的事情,还会关心别人。
上次,妈妈去看运动会时知道了,你有很多朋友,你参加跑步比赛时,听到很多同学的掌声鼓励了吗?那么多朋友关心你,你是个很幸福的孩子,你要好好感谢他们,要珍惜友谊。妈妈希望你继续努力,当一个好孩子。
妈妈
12、27
★SAMI一个来自叙利亚的7岁的小男孩,他不会中文,不会英语,只会他的阿拉伯语。当他第一次走进一四班的教室时,不安与羞涩布满了他的小脸,同学们和老师用热情的掌声表示对他的欢迎,欢迎着这个来自异域的小男孩。语言不通,没有关系,课后大家都积极地用手势比划着跟他打招呼,带他熟悉教室和校园。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SAMI熟悉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对于SAMI这个外国孩子,每位老师都对他给予了最大的关怀。由于宗教习惯,SAMI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吃饭,班主任老师每天把他送到校门口交给家长,中午休息后担心他找不着教室,再去接他进教室。在和SAMI相处的时间里,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和他交流,慢慢地他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语,如“老师、手、桌子、你好”等等。在跟同学的相处中,SAMI慢慢变得大胆,爱与同学交往,还特别爱帮助人,他从一个羞涩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学生。由于语言的关系,SAMI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们常常给他开小灶,现在的他会写拼音,会做计算题,还会好多英文歌曲呢。
来到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SAMI是幸运和幸福的,在这里他快乐健康地成长着,他的爸爸说,看到SAMI这样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决心将孩子长期留在中国生活。如果什么时候你来到小一四班,见到那个开朗的叙利亚孩子正在喊着口令给中国孩子整队,你可不要吃惊哟,那就是SAMI ,那就是许许多多在北大附中茁壮成长的外国孩子中的一员!
小学部二年级:
港澳及外籍学生24人,占整年级学生的16%,他们都在这里享受了优良的教育,得到了健康的成长。他们分别来自韩国、日本、南非、新加坡、委内瑞拉、加拿大、澳洲、洪都拉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十个国家(或地区)。
二年级外籍学生一览表
班级 | 姓名 | 国籍 | 班级 | 姓名 | 国籍 | |
二(1) | 邹思然 | 加 拿 大 | 二(3) | 赵胜焕 | 韩 国 | |
二(1) | 陈宇鸣 | 新 加 坡 | 二(3) | 袁泳诗 | 南 非 | |
二(1) | 黄楚轩 | 中国香港 | 二(3) | 袁俊凯 | 南 非 | |
二(1) | 敖峻铧 | 中国香港 | 二(3) | 何晓东 | 委内瑞拉 | |
二(2) | 刘瑞斌 | 南 非 | 二(3) | 曾安生 | 中国香港 | |
二(2) | 黄家璧 | 新 加 坡 | 二(3) | 林浩然 | 中国香港 | |
二(2) | 黎芷茵 | 澳 洲 | 二(4) | 滝浪章太 | 日 本 | |
二(2) | 洪雪影 | 中国澳门 | 二(4) | 深谷广树 | 日 本 | |
二(2) | 庄倩婷 | 中国香港 | 二(4) | 佐久间贤一 | 日 本 | |
二(2) | 周宇轩 | 中国香港 | 二(4) | 陈宝琦 | 中国香港 | |
二(3) | 柳彬 | 韩 国 | 二(5) | 崔祯原 | 韩 国 | |
二(3) | 朴暻源 | 韩 国 | 二(5) | Mario/马里欧 | 洪都拉斯 |
这些孩子有的已经在我校两年半(从双语预备班入学),有的还只是短短的一学期,但他们的变化、成长有目共睹。
汉语学习进步大。这些孩子入学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汉语基础差。24个孩子从出生到三四岁一般都是在国外度过。有的孩子入学时只能用简单的普通话交流(如邹思然、周宇轩等),而有的却是零起点(如赵胜焕、佐久间贤一、Mario等)。
语言不通,首先面临的就是日常交流的麻烦。老师们为了了解这些孩子的需求、心理等等,想尽了一切办法:请英语老师翻译、请会日语汉语两种语言的孩子帮忙,要不就操起了自己撇脚的英语,情急之下就是打手语、比划着。基本的沟通能进行之后,语文老师就开始为孩子量身制定语文学习计划。为此,赵胜焕、佐久间贤一、Mario三个孩子的语文老师范鸿飞、黎颖斯、王宝莲老师没少花心思。有的是从引导孩子说日常用语开始,有的是重点教孩子汉语拼音,有的还借助班级小老师的力量。
几个月下来,这三个孩子都能用简短的汉语普通话和周围同学交流了,慢慢地他们的朋友也多起来了,生活就更加习惯了。“范老师,值日生哥哥姐姐说我们电视柜后面没打扫干净,扣分了!”这是赵胜焕焦急地对范老师说;“谢谢老师!”这是懂礼的贤一对老师的感谢;“老师您好!”“老师再见!”这是Mario在第一周就能脱口而出的中国话。
4月底,赵胜焕刚进一(3)班(现在的二3班),正逢期中考试,年级出现唯一的一张计零分的白卷,只有在姓名处清楚地写着“赵胜焕”。这学期期中考试,他考取了59分,进步十分明显,而期末考试却考出了96的高分,成为了班级唯一的一个除写话以外、基础题都没有失分的孩子,不能不让老师惊叹!
全面发展特长优。为孩子创设最优发展的教育环境是二年级老师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一点在外籍孩子的身上也得以体现。他们不仅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找到了身在异乡的归属感,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现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这24人各科全面发展,在本学期末被评为“国学小博士、英文小百灵、艺术小天才、学习小主人、网络小专家、好习惯小楷模”的六小能手有刘瑞斌、黄家璧、庄倩婷、袁俊凯、柳斌、滝浪章太、陈宝琦、崔祯源等8人,占整个年级期末“六小能手”的25.8%。
他们学有所长,本学期在学校各类大型竞赛中频频获奖:
陈宇鸣:校英语科技节科幻画一等奖;
黄楚轩:校运会二年级男子100M跑第四名;
邹思然:校英语科技节科幻画三等奖,英语手抄报三等奖;
刘瑞斌: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科幻画二等奖;
黄家璧: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英语书法比赛三等奖,科幻画三等奖;
黎芷茵:校英语科技节科幻画一等奖;
朴暻源:校运会二年级男子100M跑第一名,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
赵胜焕:校英语科技节英语书法比赛三等奖;
袁泳诗: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英语书法比赛二等奖,科幻画二等奖;
袁俊凯: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英语书法比赛三等奖,科幻画三等奖;
何晓东: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科幻画三等奖;
滝浪章太:校英语科技节英语书法比赛三等奖;
深谷广树:校运会二年级男子垒球第三名,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三等奖;
佐久间贤一:校英语科技节四驱车比赛一等奖;
崔祯原:校英语科技节英语手抄报二等奖,英语书法比赛一等奖;
Mario/马里欧:校运会二年级男子垒球第一名。
师生情深 家长满意。多数港澳台及外籍孩子的原有生活、饮食习惯和国外的学习方式和我校现状有一定的差异,如何让这些孩子在这里迅速找到归属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老师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二(1)班的黄楚轩同学,经过这两年学校的引导与教育,学习成绩一跃而上。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分别考取了96.5、96、100的高分。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就要放假了,我会很想念您的。爸爸妈妈说假期要带我到海边旅游,我想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去,行吗?……孩子质朴的话语不能不让老师欣慰、感动。
二(2)班的刘瑞斌的爸爸长期在台湾工作,平时很难见孩子一面。11月底,校运会如期举行,瑞彬的爸爸妈妈闻讯特地从台湾赶来广州。入场式开始了,他妈妈一直在寻找队伍中的孩子,就是没看到。最后发现孩子在年级方阵的最前方打横幅呢,看到孩子如此出色,妈妈十分欣慰。看到学部精彩的团体操演出之后,原本是歌唱演员的瑞彬妈妈激动得泪流满面,不停地对班主任李老师说:“太好了!太精彩了!你们学校的团体操怎么排练得这么好啊?把孩子交给你们实在是太放心了!”
二(3)班的赵胜焕,这学期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由走读转为了住宿,恋家情绪比较重。在开学一段时间里,生活老师刘德萍老师每天必做事就是在安顿好所有孩子后给赵胜焕讲故事、哄着他睡觉。孩子很喜欢范老师,有一次发现老师的脸色不好,交代爸爸打电话问问老师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求爸爸一定要帮帮老师,因为他不想看到老师忧虑的样子。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孩子们忘记了国别的界限,忘记习惯的冲突,他们在这里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他们留下了成功的影子,留下了舍去不了的情结。
小学三年级组:
★阮大龙、阮小龙(三年一班)这是一对从美国回来的双胞胎兄弟,兄弟俩自3岁去了美国之后第一次回到中国。他俩长得高大帅气,白净皮肤下透着灵气,兄弟俩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增添了几分斯文和书生气。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让全班学生为之羡慕。他俩的到来给3年1班注入了一股别样的活力。
兄弟俩英语水平突出,可是胆子比较小。教英语的刘老师利用这个绝好的资源,选他俩当班级英语课代表。于是每天早读时间,兄弟俩就在讲台上领读英语,还要负责英语作业的收发工作,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威信,还帮助他们融入班级的生活学习当中。他们英语基础如此好,可是谦虚好学的精神深深感染着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好榜样。就在今年的英语单词竞赛中,三年一班有7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是年级当中获奖人数最多的班级。由此看来,他兄弟俩在班里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虽然兄弟俩来我校学习的时间不长,可是任教我班级的老师常常这样评价这对兄弟:有教养!在本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小天使”活动中,他俩以全票数的绝对优势当选。因此,他俩在班级中有绝对的人缘,同学无论男女,都十分乐意和他俩交往。兄弟俩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会茁壮成长!
★泷浪隆一(三年二班) 他是中日混血儿,8岁那年为了学习中文,千里迢迢从日本来到中国求学,毫无中文基础的他因为年龄原因不能从一年级读起,直接就读二年级。水土不服,严重的思乡情绪加上性格比较内向,身边又没有什么朋友,使他经常在课堂上呕吐而无法正常学习。一年半后的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孩子,无论大小测验成绩总是在班上的前三名,在上一次班长选举中以28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新一届班长。
没有中文基础,攻克拼音这一难关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来,每天中午他总是坚持不懈地来到老师办公室进行补习,老师们也不厌其烦地为他一一解疑。就连短短的课间十分钟他都不放过。看到他的这份刻苦,许多同学都为之动容,也纷纷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他刻苦用心,终于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把一年级两册书的内容都学会了。现在他已经能洋洋洒洒地写出五、六百字的作文,许多老师看过他的作文,不敢相信这是一位来中国才一年的日本孩子写出来的!
隆一和同学们的交往,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同学们也从他那里了解到日本的生活,日本的教育。日常交流中偶尔他都会用上一两句日文,这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外国语言的强烈兴趣。现在我们班上的学生都能说上一两句简单的日文了。
亚洲人的面孔,有二分之一中国血统的男孩,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出一手工整的汉字,能随口背诵出唐诗、宋词、三字经等古今传诵的篇目,能热情大方地跟别人相处,有着进取和宽容的性格。他的进步为他以后人生旅途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激励了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为班级增色不少!要做一个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他行!
★马来西亚的欧阳晴,墨西哥的刘嘉宁,新西兰的凌浩楠,委内瑞拉的张俊明,台湾的杨昕达、林娟如,香港的胡伟业、张圣培(三年四班) 共有外籍学生8名。他们和北大附中的每一个孩子一样,在学校开心地学习,生活。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动脑,下课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游戏。他们和每个孩子都相处得那么融洽,没有障碍。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总是会听到“我来帮助你”、“我给你读题”、“我教你读”,这样热情的话语。
本学期刚来的刘嘉宁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汉语拼音,会认得字少得可怜,只会用西班牙语写日记,但他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孩子。老师利用晚自习和周末回校的时间,找来第一册的语文课本给他从汉语拼音开始补,过了拼音关,又从最简单的汉字开始学习,慢慢地,他能开始用汉语写日记和作文了,开始只能写一百字,第一次考试只考了50分。日子一天天过去,嘉宁的变化越来越大,作文写得越来越长,课文读得越来越熟,听写错得越来越少,考试成绩越来越高,现在每次考试都能达到八十多分了,看到他的进步,家长满意,嘉宁高兴,老师也感到欣慰。
★张昭澹(三年五班) 在小学三年五班的教室里,经常会看见一个清雅娟秀,彬彬有礼的女孩,早读时间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带读,整个班级井然有序,书声朗朗;逢年过节的校园晚会上,落落大方,带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她在眩目的舞台上载歌载舞;各种活动中一个积极组织,忙里忙外的身影;大小测试下来总是名列前茅,学习上孜孜不倦,生活中踏踏实实。入读北大附中小学两年后,像一弯银光闪耀的新月冉冉升起的她,就是来自韩国首尔的小女孩——张昭澹。
两年前,刚踏入北大附中校门的她,只会几句日常的中文对话,对汉语拼音,汉字一个不识,也不会写,学习上可谓困难重重。老师们除了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她,课外还给她开小灶。从最基本的拼音字母开始教起,从最简单的一笔一划开始学起,示范,临摹,指导,讲解,批阅,更正……,多少个日夜就在这俩俩对话,悉心传授中度过了。今天的她早非昔日吴下阿蒙,有了老师们的精心栽培,加上自身的勤勉好学,这弯新月在异国他乡正绽放夺目的光彩!
家长的话:
大龙,小龙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兄弟俩的学习情况,我们都感到满意!
隆一家长:(家校联系手册)非常感激苏老师,每天中午不辞劳苦地帮隆一补习,要不然,隆一也不会进步得这么快。隆一有今天的成绩全都是老师们的功劳,真的非常感谢老师!
嘉宁家长:在家表现好,能够自觉学习,礼貌待人,跟以前相比大有进步,多亏老师辛苦教导。嘉宁的爸爸听说孩子的情况后,特地从墨西哥打来越洋电话表示感谢. 嘉宁的妈妈还特地与班主任合影留念说要把嘉宁的好老师带给他爸爸看看。
昭澹妈妈:我们哪儿都不去,她们俩姐妹只有在北大附中我才放心!(姐姐张昭珍入读四年,现直升我校初中就读)
老师的话:
看着这些肤色各异,国籍不一的孩子们,谁说他(她)们不是文化的使节,和平的使者?也许,正是有了他们,“地球村”的理想才会变为现实!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成长!
小学四年级组:
共有20多个外籍华人、外国的孩子。四(4)班有从非洲来的学生、有从洪都拉斯来的学生;四(2)班有从日本来的;四(5)有从日本、澳洲、韩国等国来的。
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十分困难。班主任老师们最初与他们用英语交流,后来班上专门组织了一个英语能力强的小组,来帮助这些不懂汉语的学生。这些办法真灵,不到1个月,这些孩子已经融入了班集体。一学期下来,这些学生已基本听懂普通话了。
为了使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尽快进步起来,语、数、英老师采用分层教学,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一个学期下来,这些外籍孩子们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快乐、进步、充实,扎扎实实地发展。
(以上稿件来源:由小学部教导处、各年级组、班主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