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堂——孩子心理咨询手记
孩子为什么淘气?
许多家长和老师经常为孩子淘气和恶作剧而头疼。虽然淘气是小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孩子的淘气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他们自己和周围人的学习和生活,就要注意对其行为进行矫正了。
怎样判断孩子的淘气是正常的还是出格的?这要看他的行为与大部分同龄人是否一致。一般男孩子更容易淘气一些,占三分之二。3至9岁的孩子淘气更多一些,但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还不同。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淘气表现为坐不住、爱惹人、打人、多动、对大人的指令充耳不闻、尿床、语言障碍,等等。
在小学阶段,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爱管闲事、爱说话、爱接话茬儿、写作业边写边玩、忘记写作业、写字时眼睛看的和手上写的不同、偷家里的钱、拿同学的东西,等等。
上中学以后,表现为懒惰、心里想学但又贪玩、有很大理想但没有行动、浮躁、粗心大意、无上进心、对自己的前途一点儿也不着急,等等。
家长和老师对这样的孩子经常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但都无济于事。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主要是自觉性、自控能力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做小动作时,老师问他:你在干什么?他会说:没干什么呀?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手的活动。
人在行动时应是由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中,然后大脑对之进行整合,指挥四肢行动。但是,有30%的孩子上学后,大脑还不能很好地整合和指挥行动,手、脚、脑、眼、耳各干各的,因而就会出现大脑不知道手在做什么的事情了。
孩子在出生后应该经常有意识地行动,尤其是在孩子七八个月时,要训练爬行3个月,然后再走路,但现在有许多孩子爬行训练不足,长大后活动空间和内容又受到限制,体育差,手脚笨拙,很容易造成大脑对身体各部分的指挥不协调,管不住自己的行动。
而要矫正这个问题,首先要在儿童心理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孩子的问题,然后进行专门的协调性训练。坐不住、多动的孩子要多进行平衡能力的训练;写作业拖拉、自觉性差的孩子要多进行身体协调的训练;粗心大意、阅读困难的孩子要多进行手眼协调的训练;爱拿家里钱的孩子要进行自控能力、所有感的训练。家长应用科学的心理训练来矫正而不是仅仅说教。
考试紧张怎么办?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一到这个时候,有些孩子就特别容易紧张。平时做作业都挺好,一到考试就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不该错的地方总错,会做的题也做错,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生理症状,如肚子疼、呕吐、腹泻、手脚发麻等。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试紧张?首先,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给孩子预定一个具体目标,一定要考多少分多少名,以为给孩子的压力会变成动力。实际上,对于某些心理素质脆弱的孩子来说,压力只会变成阻力。家长不妨把目标定低一些,要求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即可。为了保证考试时少出现没见过的题,家长可以让孩子平时多练习,尤其基本的知识要记牢固,从而熟能生巧。
其次,孩子平时在做题时不要太放松,有的孩子喜欢边做作业边听音乐、吃东西、看一眼电视、玩点什么东西。但是,在上课、考试时,没有音乐这些东西,那些习惯于被音乐唤醒的脑细胞兴奋不起来,会和平时做题的感觉不一样。所以,平时做题时一定要模拟考试状态,按时间完成,尽量做到两个小时的题一小时完成。这样,平时紧张惯了,考试时反而不紧张了。而且,尽量让孩子做到思想上不紧张,行动上紧张起来。平时在写作业的时候,不妨劳逸结合,写45-50分钟,锻炼10-15分钟,因为一个成年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如果强迫孩子连续学习几个小时,会变得没有效率。而且,时间长了大脑会出现神经衰弱、头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没有精神等现象。大脑休息的最好方式除了睡眠以外就是体力劳动和锻炼,全身协调性的体育锻炼可以给大脑充氧、恢复精神、提高反应速度以及产生快乐元素。
第三,考试时出现紧张情绪和症状是正常的,那个时候千万不要克制紧张,因为紧张情绪是越压制就会越严重,反复克服会反复出现。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对自己说:紧张去吧,豁出去了!同时,拿起笔开始写字。
如果孩子有比较严重的考试紧张问题,也可以找心理专家协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