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研员高度欣赏小学语文研究课
12月29日,六年(1)班教室里座无虚席,执教者王林同老师正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地为全体语文教师作课。他出神入化的设计,激情洋溢的讲解,巧妙精当的点拨,使得课堂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这就是语文组推出的第二轮研究课——《詹天佑》。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一。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方式作为体现学生主体,整合学习资源的有效形式,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让合作变得有效、深入,如何将合作与高效完美结合,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这轮研究课的研究点定位在“小组合作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课,展示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王林同老师的课带给全体语文教师许多惊喜,并得到了区语文教研员陈海燕老师的高度欣赏。她说这堂课的亮点很多:
一、这是一堂有教研专题的课,有研究点。小组合作探究在整堂课中体现得很突出,教学研究有专题带入,这是十分高效的研究。
二、这是一堂高效的课。抓住文眼核心,从主线切入,教学环节简约,全文紧紧围绕“杰出爱国”,丝丝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有效而且高效的课堂。
三、这是一堂立足文本,语言文字实践活动扎实的课,真正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指导思想。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汇报,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整堂课,始终围绕着文本,理解、探究、延伸、拓展,层层推进。
四、这是一堂三维目标都得到发展的好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好,有热情地投入,情感发展、思维发展有层次性,且相互融合。整堂课学生在老师顺势点拨下,情绪不断高涨,情感不断丰富,最终达到高潮,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五、这是一堂教学手段运用巧妙的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巧妙运用,是本堂课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虽然不多,但很有效、很实用,可以说适时、适量、适当。课件是在学生领悟感受之后出现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这是一堂教学环节非常有层次的课。本堂课的重点研读、情感升华、思维发展很有层次,课堂教学预设成果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整堂课细节考虑周全,前后呼应,逐层递进,很是大气。
此外,陈老师还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这堂课的效果。她说,一堂课的精彩不仅仅是教师的才艺表演,而是学生健康的学习表现,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情感与思维的发展。
最后,陈老师结合《詹天佑》一课,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期望。同时,还就语文教学所关注的几个问题给在座的教师进行了培训: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朗读技巧的指导与思想情感的领悟;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发何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
雷校长,杨校长,李校长以及教科研中心钟主任都参加了研究活动。在评课会上,杨校长说:一堂好课的评价,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是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等。二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堂课的主线很鲜明,情境创设好,板块教学鲜明,朗读指导有体现。此外,杨校长还站在语文教改前沿的角度指出:预设性目标要看重,但更应侧重生成性目标;师生之间应有碰撞,有碰撞才有智慧火花的闪现。语文课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应传承文化。
在评课会上,全体语文教师们都积极发言,教研氛围十分浓厚。
通过第二轮研究课,全体老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对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的有效实施途径与策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什么是一堂好课”的理解得到了升化,为语文课堂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