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组合力推《门》共观“景”
12月7日下午,高中部语文组开展了说课活动。全体教师预先选定了《门》这篇文章,各人备好课、写好教案,然后集中说课。杨启华副校长参加了这次活动,并作了具体指导。
这是教研月活动的一次研讨过程。按学校六步教研的教研程序,教研组确立了课题后由教师各自备课、写出书面教学方案,从备课起步,步步深入研讨,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材分析、处理、利用的操作能力。通过备课活动集体交流,老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使用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樊景玉老师从文化传承切入教材,刘义青老师从新课标的过程性安排落实教案,朱伟平老师从单元提示确定教学目标,罗秋菊老师从阅读方法抓文本重点的落实……各人亮出绝招并交流备课的要领,互相启迪然后集中,语文组从中综合,就如何备好一节课为题,从教材分析到学情结合,从传承文化到落实考点、难点、知识点,摸索了教学规律,提高了教材利用率和备课水平。樊景玉老师受小组委托,在校园网教学研究栏目上还推出了这次备课、说课研讨的系列成果。同时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要充分利用网上教研形式扩大交流度,让这次研讨活动成果更大化。
杨启华副校长还研讨会上作了具体指示。他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承文化。传承文化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一个总纲,其他过程性目标都应是为了这个目标去张网的,语文教学要有语文的特点。在这个目标下,教研组要有相应的研讨课题,教师要有一个自己为之努力的研究点。也就是说教研要结合教学、服务教学、提升教学。要深入落实,抓出成效,形成可视性具体教学成果。
杨校长的指示使与会者眼前豁亮,教师们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了对教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利用《门》的教学纵观了教学全貌,大家合力,推《门》观“景”,深化了教研全过程,为下一步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