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古典诗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357句,1785字,“古今第一首长诗”)面对这样一首长诗, 怎样既能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又能长文短教呢?
首先,以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功能。具体说,实现五个“走向”:
(1)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走向实践。语文只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会到学生的思想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
(2)走向实践。语文只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会到学生的思想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
(3)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和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沉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
(4)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活一点。
(5)走向人文 。传承人文精神,塑造人格品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了明确的备课思路。本节课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旨在走向综合、走向智慧、走向人文,引导学生感悟悲剧美,进而感悟悲剧的生活。“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以单元目标为指导,确定课时教学重点
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提升鉴赏古体诗的水平。在单元目标的指导下,教学就有的放矢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此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
1、走进文本,鉴赏课文内容,讨论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诗歌写作和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2、走出文本,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高中生已学过不少的爱情诗,而其中一部分是悲剧故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的这两句词道出了人世间一切追求真爱的情人的心声。我们被太多的爱情故事感动着,然而不能将爱情故事定为学习的主题,悲剧存在的价值才是我们探讨的重心所在。师生在讨论之中借观点的碰撞鉴赏课文,分析课文,落实三维目标。
第三、依据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梁祝》,营造氛围,展开联想。)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因此被谱写成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长诗《孔雀东南飞》在主题、情节和人物的命运上都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是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具有浓厚的悲剧气氛——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课件二)
几百年后,《梁山伯与祝英台》“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居易《长恨歌》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课件三)
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遂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逅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课件三)
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课件四)
面对如此多的爱情悲剧,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悲剧?今天就让我们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去探寻兰芝的死因。(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此环节借助学生熟知的《梁祝》并紧紧围绕“悲”展开话题,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几则材料的目的是创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悲剧的力量。)
二、文本鉴赏之一(讨论式)
抛出话题:兰芝是自杀吗?(从原文中找答案)
明确:揽裙脱丝履,举身付清池。——自杀
(旨在进入文本)
1.深入探究:兰芝为什么自杀?
学生自由讨论并依托文本解说,达成目标1
2.谁杀了刘兰芝?
教师参与讨论并引导归纳文本大意,达成目标2
三、文本鉴赏之二(师生共同讨论)
1.A、教师观点:焦仲卿值得同情。 B、学生观点:
理由:忠于爱情 但不敢直接抗争
深爱妻子 但不敢有违母命
爱情专一坚决不再另娶 但一直消极等待
忠于爱情绝望之后殉情 但在兰芝死后才万念俱灰
2.师生共识:
一步步失望之后仲卿彻底绝望了:期待—-盼求—–等待—失望
四、文本鉴赏之三:本文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与体验,达到全文主旨明确的教学目的。
1.重点解读最后一部分(“两家求合葬”)
2.中心论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成为千古绝唱?
动人心扉的爱情追求
对美好生活热烈向往
感人至深的历史教训
封建腐朽势力的有力声讨
对丑恶势力的无情批判
合民心—动民情从民愿—为民传颂
五、课外阅读拓展:要求自选2至3项,结合个人爱好和兴趣去品读鉴赏。
(1)学唱屠洪刚《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2)阅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全剧或片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
(4)阅读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六:课后作业:背诵兰芝严妆告别的有关文段
附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来广州不久,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与摸索,对我所在的两个班也有了基本的了解。鉴于学生的基础,设计讨论式课型,是一种尝试。讨论需要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因而需准确掌握问题切入上的难易度,使问题具体化、典型化、趣味性,从学情出发,浅入深出。 这需要老师心中有学生,需要老师精心组织,因材施教,显示教师的职业魅力。班上有一名学生阅读广泛,对于文章总会有自己的见解,如使他的这个优点发挥出来则势必能鼓舞他一如既往对文学保有热情,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而我设计了一个小辩论的环节。如我所料,他展现出了这方面的才华,引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对焦仲卿予以否定,博得了评课老师的好评。这对于其他学生是个激励。这个成功给我以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造就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兴趣、学好语文。 这是来到北大附中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内心不甚惶恐。在这一个多月来,语文组全体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帮助,特别是在特级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涨热情,体会了教学语文的乐趣,感悟到大语文意识的魅力,跟着名师每一节课,课课受启发,一个月来我听了三十多节课,明白了自身努力的方向。感到选择北大附中是我人生最明智的一次选择,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以我最大的努力争取获得长足的进步。我也一定会在名校名师中走进能师的队伍,成就名师的愿望。 |
孔雀东南飞 |
刘兄 |
兰芝之死 |
逼迫 |
消极 |
挤压 |
蛮横 |
社会 |
焦郎 |
焦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