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触动——寻找适合学生潜能激发的教育
十一月二十二日傍晚,接到我们班李宇轩同学的家长来电,告知他将无法回到学校与大家一起学习。虽然如此,他却一直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放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机会,希望能通过网络跟班级的进度继续学习。听到这一消息,望着空空的的课桌,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开学初的情景。记得开学典礼那天在三十多双眼睛当中,我首先发现的便是那忧郁的眼神,那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他就是李宇轩。
由于陌生的环境和身体的不适,使这个孩子不自信,不肯多说话,不愿意出现在公众场合,无法正视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难,甚至产生了放弃在中国学习的念头。这一切深深触动了我,我很同情孩子的遭遇,同时也极不愿意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心里背负着这样沉重的思想包袱。怎样让孩子能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充满希望呢?反复思索,我认为当务之急需先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目标,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我很快便从家长的口中得知了孩子过去的生活学习情况,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现在回忆看来,这一做法令我的教育措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怎样能够让一个身患疾病的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能力赢得大家的喜爱和敬佩呢?我把更多的目光投在了宇轩的身上,通过平时与孩子的聊天,我了解了孩子的喜好。在仔细的观察中,我惊喜地发现这孩子的身上有我们班的孩子所缺乏的很多品质和能力。平时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他愿意做,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在他的身上有着普通的中国孩子所缺乏的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针对这个孩子比较喜欢独立研究的特点,我给他布置了特殊的作业,让他将三年级要学习和背诵的古诗进行整理,并且在电脑中制成幻灯片。这份特殊的作业,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久,一份精美的作业就呈现在了我的面前,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还记得当我将这构思精妙、色彩艳丽的幻灯展现在全班面前时,赞许与敬佩自然而然就流露于所有人的目光之中。宇轩很快就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赞许,整个人变得神采飞扬。我不禁暗自高兴自己在教育中设计这细微的细节,竟能收到如此丰硕的成果。
尝到了这一小小的甜头,我便更加千方百计地在平时寻找教育的契机。我更留心观察他平时的举动,我发现他很喜欢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艺,针对他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优点,我专门利用下午自习课的时间让他教同学们做手工;为了能够使他对学习更感兴趣,我充分利用他平时在校不能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指导他独立制作学习生字的课件;为了让他能够认识更多的汉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我将他与一个朗读好的同学安排在一起,互相“拜师学艺”,使他更刻苦地钻研学习;在秋游时,我专门为他设计游戏,使他和全班能够一起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而今天,听到这位一个多月没见儿子的母亲向我讲述她见到孩子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的惊喜与感激时,我的心中更有了少许自豪。这小小的成就感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真正感受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