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趣味中探索 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学前预备班的语言研究课,我的教学设计着眼于趣学和乐学。饼干是小朋友最常见的一种食物,《有趣的饼干》一课主要是通过引导孩子们探究饼干的由来,使孩子们认识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知道珍惜粮食。在说一说、尝一尝、看一看、做一做中,让学生感受“趣”,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锻炼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分享经历,激发兴趣。
在本课教学开头,我设计了学生“说饼干”这一环节。“你吃过饼干吗?你吃过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饼干是小朋友生活中都见过、吃过的食品,从而调动了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们想说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感官感知,加深体味。
在孩子们回忆经验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维。“看一看饼干的形状颜色,尝一尝饼干的味道。”孩子们通过观察与品尝,说的欲望更强烈了。“我看到的饼干是动物形状的”“我看到的饼干是字母”“我吃了一块巧克力饼干”“我吃的饼干里夹了一层奶油”……在孩子们兴趣盎然时,老师提出 “饼干的原料是什么?饼干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从而加深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三、运用媒体,思维互动。
饼干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把枯燥的讲述变成了趣味引领,由小天使带领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小麦生产基地和饼干加工厂,在课件与学生的互动中,在老师与孩子们的互动中,使孩子们知道了“小麦、面粉的由来”,获取了“饼干的制作过程”等信息,了解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的道理。适时的使用多媒体能更直观、更感性地反映真实的事物,给孩子们以广阔的思维空间。
四、游戏操作,拓展迁移。
做个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孩子们拿橡皮泥做饼干、拿画纸设计饼干、用各种材料的纸设计饼干的包装盒,在动手、动脑、动口操作活动中,孩子们一起“活”起来、“动”起来,一起在有趣味的游戏中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在自己的实践、体验中,充分发挥了的创造力。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设计时,孩子们不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探索、合作、体验、反思的过程又有了新的收获,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
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龄前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富有想象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自身经验相联系,在观察、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注重生活化、游戏化、多样化,让孩子们在乐趣中探索,在快乐中寻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