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莲老师为海珠区语文教师作示范课
赵西莲老师为海珠区语文教师作示范课
——海珠区语文教研活动现场评课实录
10月20日下午,海珠区语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全区初二语文教师百余人齐集我校,观摩了我校赵西莲老师的现场教学课《杜甫诗三首》。(详见“课改动态”栏目:以“大语文意识”打造“生命化课堂”(之二))
课后,全区各学校教师代表对赵西莲老师的教学和我校语文教研成果进行了评议。他们交口称赞我校教学理论的“引领性”,赞誉我校教师深入课改的“前沿性”。
以下是教研活动(评课部分)实录:
97中代表:由时代背景引入课文教学,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整个教学设计很大气。教师点拨很有针对性,真正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指引者。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在平稳中步步推进,最后的目标达成(诵读)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我们受到的启发不小。
41中代表:我们也很想尝试这种课型的教学,但就是不敢,今天可算是大开眼界了,我们很欣赏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我们也很欣赏这节课的教学形式:由听读到跟读,由朗读到诵读,环环递进,直逼教学目标,教师教得很轻松自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北大附中语文教学的课改意识之强,师资水平之高,学生之优秀,真令人折服。
42中代表:这节课给我们的启发太多了,教师站得高,才能将三首风格、体裁、情感完全不同的诗歌放在一起来教。学生的整体朗读训练有素,这跟老师平时的教学分不开。我们认为这种教与学的经验值得推广。
南武中学代表:这节课好就好在三首诗的对比阅读,设计的形式新;教师以“知人论世”的观念推动教学,呼唤心灵情感,方法新。第一环节抓诵读,第二环节抓分析,前铺垫,后互补,是水平相当高超的教学设计,我觉得真的很好。
33中代表:体现了诗歌朗读的特点鲜明,整个课堂充满了“语文味”。教师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
海珠中学代表: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三首诗歌的教学,站得很高;学生以读为主,读悟结合,目标达成很快,到位的点拨和意蕴的引领,是这堂课成功的根本。
94中代表:传统诗歌的新潮教法,这是“新”;教学流程的示意图显示了教师高超的理论水平,这是“高”;品读中以一首诗带几首诗,这种教学形态是“妙”;教师的板书设计内涵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艺术性,这是“好”。
98中代表:教学内容容量如此之大,教师引导和“参与”的意识是如此之“明”,就连课堂老师的语言也是那么的文气十足,生动典雅,我们认为这不是一日之功。我的学生如果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我担心他们理解不了,但这里的孩子们轻松自如,可见北大附中的语文教学是在高层次中发展,在高层次中前进。
还有一些学校,包括民办学校的教师代表也一一作了评价,异口皆同,这里就不再一一例举。总而言之,全区同行们欢聚一堂,盛赞了我校语文教学意识的“前沿性”和“引领性”。在讨论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创意性的好观点。
如98中代表说,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用语要有“文气”,以“文”推动“文”的发展和进步,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口语交际会有更好的引导作用。
又如海珠中学代表说,语文课堂如何放飞心灵,激励前进,让学生个性化发展更突出,这是值得研究的突破点。
再如赤岗中学的建议,要使语文味十足,语文教学就要在“书声朗朗”中做文章,教师激情参与,让师生在读书声中成长、进步,比任何“满堂问”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