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研组研究课思考之一
自9月份学校研究课、汇报课拉开帷幕以来,中学英语教研组已经有四位教师作了精彩展示。刘洲、林峰、苏晓昕、张丽梅四位教师的课,既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共同特点,又各有自己的特色,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课后教研组认真组织了评课交流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对四位老师的研究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具体建议,研讨深入,各有所获。
刘洲老师的研究课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有效地进行鼓励和激励,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已的重要性。该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针对性强,学生的易错点有很强的预见性。通过操练突破,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配合,组织有序,课时容量大。课堂上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参与意识强,课堂气氛活跃,目标达成度较高。刘老师对所教学的知识点把握得很好,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得到充分锻炼。使用课件的过程中,出现一处单词的输入错误,在授课中教师及时发现,却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从中找出错误,并给予改正。这细微环节,让学生认为老师是特意设置来锻炼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和机智应变的高超技艺。
林峰老师教学设计准备充分,课件制作与教学目标一致,内容呈现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中口语表达流畅,词汇丰富,体现了教师很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学生参与的环节设计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知识运用,对学生作品的推介和评说很有吸引力,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非常突出。教学环节紧凑,过程流畅,能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人文精神,体现新课标的设计理念。
苏晓昕和张丽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苏晓昕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班级情况,教学手段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专业素质很高。教学任务驱动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引领学生循序渐进,逐个解决疑难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和谐轻松,学生活动安排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堂上两次用到英文歌曲,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创设了合适的学习环境。
张丽梅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问题坡度合理,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进行阅读。师生活动和谐,学法指导适时。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发展的设计有阶段性策略。用一段“洛杉矶地震”的录像作为引入,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最后从书本中走进实际生活,以地震救生包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和采访,情景激趣,创设合理,体现了新课标“知识生活化”的新理念,是对教材文本的合理升华。
通过研究课的评课活动,英语教研组总结了不少教学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课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当优质教师资源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这个问题,这将作为英语教研组下一步开展教学和管理的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