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民校如何高质量发展?王礼维校长揭秘为明方案!
近两年,教育新政频频出台,“公民同招”“民校更名转公”“双减”……民办教育迎来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新时代下,民办学校路在何方?4月9日,我校王礼维校长受邀参加由信息时报主办,广州民办教育协会协办的“新时代,新征程——2022广州民校高质量发展”论坛。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原党组成员、巡视员赵康,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原基教处处长黄向群,广州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校长陈峰等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与民办教育专家大咖、民办学校校长一起深入探讨新时代下民校如何高质量发展,并全方位指导广大学生家长更好地选择学校。
(王礼维校长)
一、守正创新,为明发展之“道”
广州为明,源自北大附中,创立于2002年,在名校林立的广州教育领域,能够扎根广州,成为广州好教育,王校长认为答案只有四个字:“守正创新”,这就是为明之“道”。守正,就是: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从一颗初心、到一份坚守,再到一股干劲、一种境界,最后做成一座丰碑。而创新,就是瞄准教育需求,在传承基础上,下好发展的先手棋。20年来,我们始终坚守“回归教育本真,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守“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校长指出,“负责”就是一种承诺,坚持“教孩子一时,要为孩子考虑一世;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考虑三十年,要为国家考虑一百年”。铸造“中国灵魂”,就是要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上中国烙印、家国情怀,永远涌动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进取心;其中“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乃是中国灵魂的三根支柱,“本立而道生” 。因此,围绕“道”,我们大力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系统开展“81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引进整合西方优质课程资源,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国内外研学课程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协同发展,为明创新之“术”
在“道”之下,20年来学校形成了许多为明传统和为明智慧,积淀了系统的管理之术、课堂之术、课程之术、服务之术。
(一)为明的管理之术:
质量、特色、服务,三箭齐发协同发展,锻造“品牌为明”;
目标、评价、流程,三根支柱协同发展,打造“质量为明”;
“教、学、管”,三管齐下协同发展,形成“为明方案”。
(二)为明的课堂之术:“为明新课堂”
过去8年,广州为明进行了三次课堂改革:第一次是2014年推动的课堂“诊、改、赛”;第二次是2016年依托为明学校业务“331”模式,彻底扭转了“满堂灌”的局面;第三次是2019年的课堂改革深化,确立了“目标导向式自主学习的为明新课堂”,通过课前的“准”、课中的“活”、课后的“实”三个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课堂评价上,从重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的效果如何”,转变为重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的效果如何”,这种转变,直接撬动了教学成绩的崛起,2021年广州为明被媒体誉为广州市优秀学校中进步最快的学校之一。
(三)为明的服务之术:“双服务”承诺
“服务家长安心工作,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坚守了20年不变的服务承诺。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将“双服务”承诺印发给全校学生家长,以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促使教师廉洁从教,教职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同时还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建构了“衣食住行医安心”七大服务系统,全方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为明的课程之术:兼容教育特色课程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探索构建,“兼容教育”已成为广州为明最亮眼的标签,形成了“博学、博闻、博爱、博众”四大课程模块,9个系列,46个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展了200多门、3000多学生人人参与的特长选修课,实现人人有选修、个个有特长、班班有特色。
三、培育新机,为明变革之“方”
王校长认为,2022年民办教育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面对新一轮的“洗牌”,广州为明还将继续以守正创新思维来发现机遇、把握机遇、捕捉机遇,主动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家关于民办教育的各种政策法规,主动对接政府各项监管措施,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公益办学,坚定不移的走好自己的内涵发展之路,继续打造质量为明、品牌为明,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和变革,借助国家变革之势,开启学校在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为明人将会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拥抱变化,逐浪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建设百年名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